閱讀歷史 |

第306章 何足懼哉 (第1/2頁)

加入書籤

皇太極言語霸氣。

然而,阿敏當場戳破他的言語:“大汗,我與莽古爾泰皆表態建議領兵進攻大寧行都司,大汗何須重複呢?若大汗有具體作戰良策,不妨迅速排兵佈陣,若無良策,我與莽古爾泰正藍旗,鑲藍旗,亦能攻克大寧行都司。”

莽古爾泰表態支援:“沒錯,區區大寧行都司,何足懼哉?”

眾貝勒,旗主,將領,齊刷刷望了眼阿敏,莽古爾泰。

誰不知道打大寧行都司容易,但怎麼打呢?進攻何處,總要提前規劃清楚,難道領兵直接莽過去?這不是故意送人頭嗎?

這時,阿濟格出聲說:“大汗,我支援打大寧行都司,具體怎麼打,你來安排。”

“進攻大寧行都司。”

“攻打大寧行都司。”

“.......”

殿內,大部分貝勒,旗主,將領支援攻打大寧行都司。

寧錦之戰,八旗耗時費力,折損不少兵勇,結果勞師動眾,無功而返。

沒有充足火力前,八旗強攻寧錦防線需付出慘重代價,這對八旗而言得不償失。

兩年間,連續兩次進攻明廷失利,若第三次進攻又失利,將嚴重打擊八旗士氣。

此消彼長,不利於八旗穩定。

眾人七嘴八舌討論時,濟爾哈朗重重咳嗽兩聲,出列說:“諸位,明廷殲滅察哈爾部,欲恢復大寧行都司。

大汗提議發兵進攻大寧行都司,總體戰略方向無誤。然而,戰事爆發並不像諸位想的那麼簡單。

數月來,明廷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在大寧行都司內大興土木,構建城池,高樓,軍堡,儼然計劃將大寧行都司打造成固定的堡壘。

若在草原野戰,八旗自然不懼,然而,若明軍龜縮於城池,高樓,軍堡內,八旗兒郎逐個定向進攻,勢必要付出不小代價。

當前,明廷派洪承疇,鄭崇儉統領大寧行都司,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久未露面的滿桂,趙率教分別領兵駐紮開平衛,大寧衛,同賀人龍領兵駐守營州三衛,攻打大寧行都司並沒有想的那麼簡單,必須有所謀劃,我建議,最好派遣捉生打探出大寧行都司糧草所在,派兵以最小的代價搶奪糧食,迫使明軍出城野戰。”

聞言,全權負責八旗情報的德格類出列,附和說:“濟爾哈朗將軍字字珠璣,以前明廷邊軍糧草不足,拖欠軍餉,吃空餉者多如牛毛,導致明廷實際兵力和賬面兵力嚴重不符。

以遼東為例,賬面有十餘萬精兵,實際真正能打的僅有關寧鐵騎,其他兵勇統統不足為慮。

大明皇帝透過抄家獲取大量錢財,九邊諸軍糧草,軍餉充足,又更換兵器,補充甲冑,清除吃空餉者,剔除老弱病殘,誅殺怯戰畏戰的將領。

今日,明廷在大寧行都司駐紮十二萬兵勇,即十二萬能戰之兵,或許戰力不及關寧鐵騎,不及以前的戚家軍。

故而,戰力絕對不弱,軍械,甲冑絕非以前的殘次品,無論大汗怎麼安排,諸位斷不能輕敵大意。”

聞言,阿濟格哼笑,譏諷說:“德格類,你何須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八旗兒郎戰力不弱,焉能懼怕明軍?”

阿敏語氣低沉說:“君不見,明軍有火器之利,也只敢據城而守,何須誇大其詞,未戰先怯。”

代善亦出聲說:“未戰先怯,乃兵家大忌,德格類,以後休要滅自己威風。”

德格類神色無奈,非他誇大其詞。

他負責組建情報司以來,重金收集不少有關明廷的資訊,明廷內部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軍改。

良言難勸該死鬼,眾貝勒傲慢輕敵,必將坑害八旗子弟。

咳咳...

皇太極輕咳兩聲,冷眸瞥了眼傲慢的代善,阿敏,阿濟格,語聲洪亮冷酷:“德格類負責收集明廷情報,他的建議不可小覷,八旗在進步,在改變,明廷何嘗不是在進步,在改變,任何輕敵大意,最終折損的都是八旗兒郎。

何況,大寧行都司的統帥既非洪承疇,亦非鄭崇儉,實乃明廷皇帝,足以證明明廷對大寧行都司的忠實。

此番為確保進攻大寧行都司順利,八旗內部不得掉以輕心,若因此戰場敗北,不論何人都以軍法處置。

為保證西征大獲全勝,出兵前需防備袁可立,袁崇煥,毛文龍派兵牽制。故而,與其被動防守,不如主動出擊。

莽古爾泰領本部佯攻寧錦防線,牽制明廷在遼東的兵力,阿濟格領本部進攻毛文龍部,防止毛文龍領兵登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