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61章 問題根源 (第1/3頁)

加入書籤

作者寫書不容易,希望喜歡這本書的您能夠支援正版閱讀!!

我們的每一次點選、收藏、推薦票,每一份打賞、書評都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援!!

——————————————————————————————————————

創世地址:

章節連載總貼:

——————————————————————————————————————

五月的清晨,北方的天氣依然帶著些許春寒,可是那樹枝出冒出了新出的綠汪汪的嫩葉,卻讓人感覺到春天真的來了,灰色的麻雀,在清晨開始嗚叫著,而在田間地頭,淡淡的晨霧籠罩著綠油油滿載著豐收希望的田野。

在田野間,一輛鈴鐺,在那田間小道上慢騰騰的行走著,而田間小道的盡頭,趙莊村那些零星散佈的土房處,這會已經升起了些許炊煙,蘆花大公雞的雞鳴早就喚醒了村子裡的人們。

在這一片土坯草房的邊緣,一棟新蓋的六七間明堂大瓦房甚是顯眼,而這鑲嵌著玻璃大窗戶的青磚瓦房前,又是一片青磚鋪地的院場,在院場邊幾棵高大的梧桐樹歷盡滄桑,枝繁葉茂,在青磚瓦房的大牆上用石灰水刷寫著“新時代,新生活”的標語,這白標語分外醒目。

而在旁在亮堂青磚瓦房院場的一間小土房內,趙錢勤起床後,便拎著桶,到東面的壓水機裡裡壓水洗臉。

手上端的臉盆裡,放著牙刷、茶缸和五分錢一管的牙膏。沒有洋胰子,也就是肥皂,不是他買不起肥皂,而是他不敢這麼奢侈。臉上有一股子洋胰子味,還怎麼同那些被他“忽悠”著進了社的鄉里鄉親們打交道。

迎著這清晨略帶些許涼意的風,趙錢勤隔著院場看著對面的七間的青磚大瓦房,那是村學所在,兩名老師都是新區師範派來的實習生。對於只有初小文化的他來說,每一次看著那七間青磚大瓦房時,他總會產生諸多的聯想。

比如這是完全小學,再比如這所學校可以讓村裡……噢!不對,是社裡,是合作社社員的孩子在這裡接受五年的完全小學教育,因為這是合作社辦的學校。

“我一定能把趙莊合作社辦好!”

看著那所意味著趙莊的孩子們的命運將發生改變的完全小學,此時趙錢勤顯得十分激動,想到這所學校將同合作社“榮辱與共”他在心底暗自發誓道。

這時學校的教員也在井邊打水,洗臉、刷牙,而正壓著水的王學梁則看著趙錢勤問道。

“趙校長,你當真決定組織社員種棉花?”

校長,這是趙錢勤的另一個職務,他既是趙莊合作社的社長,同樣也是學校的校長,同時他還是趙莊民團隊的隊長o

“嗯!種子我都從縣上合作社運來了!”

在趙錢勤點頭應聲時,另一位老師,於培林指著遠處田間那些已經發芽的棉田說道。

“趙校長,你也是莊戶人家出身,也知道的,從古自今就沒有棉花在這個季節種的,要種也……”

可不是嘛,種棉花就少種了一季糧食,尤其是對於種冬小麥的更是如此,棉花四月下地十月收,無論是小麥還是棉花,都是農民拿來換錢的,可向來只能兩選一,可誰曾想,這趙錢勤剛一成立這個合作社,便鼓動著社員停種玉米、高梁,這樣的農家主糧,改種棉花,而且還是在麥子還沒收的地裡種棉花,這一地那有兩種的說道。

“再說,這麥子沒收,就在壟間種起了棉花,這不是……”

原本想說瞎胡鬧的王學梁卻看到趙錢勤眯起一雙小眼睛,嘿嘿笑著說道:

“你們沒去農技研究所,他們那有幾萬畝田,都是這麼種的,今天我還從縣合作社請來了技術員,而且種的棉花也是農技所培育的夏棉種。”

拿著牙刷在嘴裡搗弄著,吐了嘴裡白沫後,趙錢勤又說道:

“下午學生兩點半放學後,讓他們一起到田裡頭學學?”

鄉村學校上午8點半開始,下午兩點半放學,這是學校的規矩,按照專區教育處的規定,學生在中午在學校吃飯,那頓被命名為“愛心營養餐”午飯的開支都是由邯彰商界捐款提供,不過現在因為資金問題,僅限於位於城市中的中學實施,而合作社學校推行“愛心營養餐”則是教育處對合作社的一種支援,而這筆捐款更多是來自己公司的“指定捐款……”

用溫熱的井水洗著臉,於培林一抬頭看著趙錢勤說道:

“你可得想清楚,若是這棉花沒種好,到了棉收的時候收不著棉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