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41章 重典之後 (第1/2頁)

加入書籤

“嘩啦……”

鐵鏈聲,在公路上回蕩著,在公路的一側,可以看到一個個穿著黃色囚服的犯人在路邊拖著腳鐐翻修著公路。在某種程度上,直魯豫三省或許是中國公路交通最為發達的地區,1920年華北五省大旱成災,民不聊生。北洋政府一面准許數百萬災民免費做火車移民東北等地,一面在北京組織了一個國際賑災委員會,開展賑災工作。外交部則透過駐外使館,在華僑同胞中勸募賑款,民間的勸募活動推進了美國紅十字會的捐款賑濟築路計劃,在五省修築近代公路近萬公里,不過歷經十餘年的使用,這些當年用三基土壓成的,只鋪設有一層碎石子的公路,早已經破敗不堪,也正因如此,才會有今天邯彰專區的築路工程。

“重修縣道1500公里,所有公路都採用同一標準,路基寬度在6公尺〜6。5公尺之間,路面寬5公尺〜5。5公尺,全部都是柏油瀝青路面,專區內縣與縣皆有公路相連……”

在汽車上,劉陸民並沒有因為陪同人員的話語,而將注意力放之到邯彰專區的建設成就上,此時,他的視線盡在路邊的囚犯身上。

“殺一批、關一批、放一批……”

這是名震全國的“邯彰經驗”,在短短半個月內,查禁解散336夥槍會,解散槍會人員達三十萬之眾,收繳各種槍支逾十萬件,抓捕近6萬槍會人員,公開審判、處決3872人,三萬人被判處3至5年勞動改造,這一結果震驚了全國,在全國各大報紙上均有相應的報道。

而在另一邊,短短一個月內,邯彰行政督察專員全面推行保甲制,專區內民團建設全面推進,而從“剿匪”到隨後的地方建設,被其支持者稱為“邯彰經驗”,隨後這一經驗於月前,還得到南京的讚賞,以至於邯彰專區被稱為“綏靖典範”,儘管對其公審模式一直存在諸多爭議,甚至反對聲,但沒有人可以否認,在“亂世用重典”這一原則下,邯彰專區結束了鄉不聞其政的現實,而在隨後組建民團的過程中,地方上幾乎沒有任何阻力,而這一切,這一切的代價是什麼呢?

一直以來,作為一名法學專家、律師,劉陸民從反對南京政府推行的“司法黨化”,因其左右了司法獨立,而現在,在這個被南京政府在南方剿匪地區推行的“邯彰經驗”卻又讓他看到了司法政治化、工具化的一幕。

也正因如此,他才會接受專員的邀請,來專區考察,而考察的目的則就是為了親眼目睹這一經驗對“司法”的重創,而這裡的一切幾乎達到觸目驚心的地步。

“特設軍事法庭!”

似嘲諷的吐出一句話,劉陸民望著車窗外的那些正在寒風中翻修公路的囚犯,反問著身邊的邱昭文,他是他的學生,是中央派來的第一批青年官員,月前剛剛就任淇縣縣長。

“在那個特設法庭上,這些人有答辯嗎?”

對於正在推動冤獄賠償制度的劉陸民來說,眼前的這片公路絕不是“地方建設成就”,而是是司法工具化的開端。

“有律師為他們辯護嗎?”

“這個……”

面老師的問題,邱昭文一時不知如何回答,作為一名法律專業畢業的青年,他自然知道在那場聲勢浩大的“公審”之中,存在的問題,但是他卻不能否認,若是沒有當初公審、公決的威懾,絕沒有現在政府政令的暢通以及鄉公所的建設。

“老師,現在專區以及縣政府的公信力正在一步步的恢復中。”

對於學生的回答極不滿意的劉陸民,轉過身看著邱昭文反問道。

“那麼將來呢?”

一聲反問之餘,專員辦公室內靜了下來。

在這個初冬的正午,陽光透過明亮的視窗照進這間並不算寬敞的專員辦公室中,沉默使得這間辦公室中的氣氛顯得有些詭異。

“仲民,你應該看到眼前!”

在沉默良久之後,管明棠用異常堅定的口氣說道。

“眼前的現實情況是,在一個月前,在邯彰專員,槍會這一非法組織控制著農村,槍會的會首,在鄉間橫行霸道、代官徵稅、殘害民眾,民眾可謂是苦不堪言,而現在呢?當年槍會設於各個路口的關卡,隨著槍會的瓦解而消失,在統一市場形成的同時,商人、農民都無需再承受沉重要的負擔,在槍會之前,商人行商每一元需要負擔o。4元的捐稅,其中槍會勒索約佔一半,農民同樣承受著繁重的負擔,現在,他們的負擔同樣有少減輕,根據我們的計算,解散槍會後,農商減輕負擔超過兩千萬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