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36章 農村的現實 (第1/2頁)

加入書籤

“專員,我想私下裡和您談談!””

在專員辦公室的燈光下,面對專員的沉默,方國勳顯得有些緊張,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主動的在會議結束後來到專員辦公室,而現在專員卻沉默了。

沉默了好一會,管明棠偶爾會把視線投向著方國勳,雖說今天是他上任的第四天,可是透過調查局的情報,自己還是對他有一定的瞭解。

或許,和其它人不同,他真心希望專員能造福邯彰專區近五百萬百姓,與其它的十一位縣長是省政府委任不同,他是透過南京政府公開考試選拔的,對於畢業於北平政法大學的的方國勳來說,他原本可以留在南京、省城那樣的大城市,可是他卻真心希望能夠造福一方百姓,也正因如此,他才會考縣長。

只不過和其它這些考選的縣長往往過於書生氣,其行為規範、為人準則與那些傳統縣長不是一個路子,十之八九被傳統縣長所排擠而無所作為,而方國勳雖說在努力適應著這一切,但是在淇縣任職兩年後,對於許多事情他卻是有些無能為力。

而現在,他卻又是十二個縣長之中,唯一的一個主動站出來,告戒自己的人。有人想看自己出醜,或許正因如此,他們才沒有提及那件事,只有方國勳一個人,在傍晚悄悄的來到自己的辦公室,要和自己談談,而談的話題非常簡單——

阻力。

“豫北的阻力?為什麼只是豫北的阻力?”

打破沉默,管明棠故做好奇的看著方國勳,對於專區內的施政可能遭受到的阻力,管明棠可以說是一清二楚,這一切都是調查局的功勞,早先經濟調查局對邯鄲周邊數百公里內的每一個縣都進行了充分的調查。

而在先前的會議上,讓管明棠失望的是,那些人沒有一個人提及此事,這意味著,在未來的幾個月中,除去眼前的這位,十一位縣長的帽子都該換換了。

“紅槍會,不知專員是否知道豫北翼南的紅槍會!”

在方國勳提及紅槍會時,管明棠的眉頭微微一跳,對於紅槍會,他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極為熟悉,

紅槍會是民國時期出現的會門組織,它最早在山東與河南地區發展起來,興盛於20世紀20年代。七七事變後再度興盛於華北、東北各地,是當時民間規模比較大、影響比較深遠的秘密會門組織。紅槍會因該會門所用武器長矛上系紅櫻而得名。表面上,紅槍會是農民自發組織起來,成立紅槍會自治武裝,用於反抗官府苛捐,迎擊土匪保衛村社,但實際上,卻又截然不同。

“紅槍會的組織者可謂是魚龍混雜,有很多紅槍會更是淪為地匪惡霸,他們一面以武力抗捐拒稅,一面卻又對農民士紳橫徵勒索,可謂是無惡不作,同時各地紅槍會,又會爭奪地盤,互相撕殺,百姓可謂是不堪其擾……”

在方國勳訴說著紅槍會,尤其是豫北的紅槍會惡行時,管明棠只是不住的點著頭,對此,他並不陌生,相比於豫北,翼南的紅槍會經過民國十八年西北軍的清剿和民國十九年之後東北軍的進剿、打擊,己基於沉寂,少數紅槍會淪為土匪,但在過去一年間,經過新一軍的清剿,或是流竄往山西、河南,或是被徹底全殲,可以這也是新區從建成至今未受紅槍會襲擾的原因。但是,豫北卻又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局面。

“……河南紅槍會興於民初白狼起義之時,自從民十六年河洛道尹閻鳳詒、洛陽縣長秦祉,利用紅槍會以治匪,於是紅槍會遍佈城鄉。河洛地區東到偃師、鞏縣遍佈紅槍會,會徒約有幾十萬人,有槍的差不多有兩三萬多人,紅槍會自此做大,於河南一地約百萬之眾,雖說大都是土槍、土炮,可在地方勢力極大,而紅槍會的大師兄,更是直接營長、團長、旅長,甚至師長、軍長的叫著!……民國十七年,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進至安陽一帶時,受到當地紅槍會的襲擾。龐炳勳奉命進攻紅槍會,由湯陰出發,經安陽向林縣進擊,將紅槍會武裝圍困在山上,屢攻不克。這時,奉軍己渡過漳河南進,龐炳勳又接到馮玉祥的命令,支援安陽對奉軍作戰。龐炳勳留下了一個師繼續圍困紅槍會,軍部及另一個師馳往安陽作戰。在這次作戰中,龐炳勳親自督戰,頭部負輕傷。奉軍退回漳河以北,龐炳勳又奉命追擊,所部沿京漢路東側北進。北伐結束後,龐炳勳又率部返回林縣,繼續圍剿紅槍會,在晉軍的支援下將紅槍會擊潰。從此名震一時的豫北紅槍會銷聲匿跡,河南的這種地方勢力根深蒂固,一般的外來戶即便兵強馬壯也要讓他們三分,否則雖然一時得手往往後面要被翻盤,國民軍就是如此,後來……河南紅槍會當時在邊界設卡,捉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