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02章 叮囑 (第1/3頁)

加入書籤

一個沒有大抱負更有些自私自利的小人物、一個被迫捲入大時代的小人物和小人物們的故事。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國的每一寸山河,都流著烈士的鮮血,都堆積著烈士的森森白骨……

只願這山河常青……

……………………………………

……………………………………

請大家踴躍發帖,活躍本吧!

有能力的同學,請前去創世支援。

……………………………………

章節連載總貼:“明棠,你可知為何,我會將新區列為建設委員會重點督辦工程!”

漫步在工業區內平整的柏油街道上,在這一聲反間時,望看眼前的街道,張靜江都會回憶起五年前自己主持浙江省務時一幕幕,那個時候,雖說自己年長許多,可與管明棠一樣,自己同樣還是一個懷看理想和抱負之人,而現在,在經歷諸多軎務之後,當年的那份雄心仕志,早已淡去許多。

或許恰因如此,才會在一開始便對管明棠心出愛惜之意。

“……當年,我於浙江任長時,為建設浙江,一展抱負,浙江百姓於我可i胃是恨之入骨啊!”

提前當年,張靜江的臉上盡是一副苦笑連連之色,而對於當年之軎並不瞭解的管明某則只是一片茫然。

“欲行以實業建設,必需解決資金,可政府就那麼點錢,建設委員會籌辦各種廠礦企業,政府幾乎未劃撥一分一葷,在浙江的時候,我是以增加苛捐雜稅作為浙江建設經費的主要來源。用外界的話說,就是巧立各種名目,有所i胃“建設特捐”、“建設附捐”、“水利費”、“土地測繪費”等,一律在原有田賦項下附加徵收。而又以“建設特捐”一項最重,按田賦正稅每元附加1元4角,附稅超過了正稅。同時還發行公債,並向上海、杭州、寧波、紹興等地銀錢業進行抵押借款。後來又增加一“積穀”專案,按畝徵谷兩升,商人積穀則在營業稅項下附徵。國民政府在裁撤厘金改徵營業稅時,宣告營業稅不得徵收任何附加,同樣卻不予理睬,依然我行我素。後來又有“教育經遇”、“軍軎特捐”等名目,亦在田賦附加……當年之苛刻,可謂是讓浙江民從大遭其殃啊。可,又有什麼辦

此時,在管明棠的面前,張靜江並沒有一絲的隱瞞,甚至可以說坦白至極,但隨即又似是為自己辯解一般。

“他們說因為我在浙江實施蠶桑統制,成立浙江省蠶桑改良場和杭州絲廠,嚴禁農民飼育土種香和緩制土絲,必須全部出賣鮮繭。才有了農民育蠶無利,相率砍伐桑樹,另種莊稼。卻無人說道,民二十九年世界經濟危機,絲價大跌,先有此,才有桑田改稻與絲廠制絲略本,先後倒閉之軎,全不看土蠶繭差價廉、土絲市場幾無之實!且不看省政府聯合上海銀界的傾力保絲之行,若無當年保桑、保絲之舉,恐怕現在浙江全省蠶桑早已毀於民二十九年!”

聽春張靜江為自己當年所為辯解時,管明棠頗以為然的點點頭,他說的到也是軎實,這兩年對於這個時代,已經不像初時那般“一無所知”,對生絲等業自然有所瞭解。

“市場大局如此,非伯父一力所能挽……”

心知同這樣的“老人”談話,要順春他意思的管明棠自然配合看他在那裡發看牢騷。

“後來又有人說道,我為了貪圖豐厚利潤,強迫農民施用外國肥田粉,農民因不知施用方法,許多地方施用肥田粉之後,表土硬結,莊稼枯萎而死,農民損失慘重。而民二十年,浙江省稂作豐收,又豈無肥田粉得法施用之功?”

這顯然有些強自辯解了,在推廣之初不加以科學推廣,出現間題又豈容辯解?不過管明業並沒有吭聲,雖說對於張靜江主政浙江之軎不甚瞭解,可也聽農研院的專家:提到過,在其主持浙江時,不間土壤性質和耕作習慣,強制命令農民種植“百萬棉”,結果十九年百萬棉種在蕭山、餘姚、紹興等產棉地區推廣以後,造成嚴重減產。

而且張靜江以元老自居,我行我素,有時甚至連蔣介石的話都敢不聽。當時蔣以“南昌行營”命令浙江省首先建造浙贛邊境及浙東、浙南山區公路,限期完成。而張則看眼於高額利潤,先全力建成杭州至紹興的一段公路,成為全省唯一有盈餘的公路。建成後,又經由公路局長陳體誠、副局長兼總工程師吳琢之與紹興商人徐叔蓀、金湯侯等勾結,由徐等組織公司,享專營權30年-這些都使蔣介石大為惱火。

自然的對於自己所瞭解的軎愔,甚至對於張靜江在那提其主持浙江的得失,管明某根本就沒什麼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