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37章 新家的渴望 (第1/2頁)

加入書籤

“全世界都在看著他!”

在1944年5月的時代週刊上,管明棠的戎裝照的背後是冰原上持槍而立士兵,天空卻紅万旗與青天白日的交錯的天空,在照片上,他的目光凝,在他的身後是什麼?是張牙舞爪的巨龍,還是溫文儒雅的東方紳士,無人得知,但全世界都知道,現在,這個掌握著這個時代最強有力武器的人,是中國北方的第一道防線。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在世界範圍內,人們對管明棠的關注甚於對南京的關注,在日本投降後,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在等待著,等待著中國再次燃起烽火,甚至就連同英美德三國的秘密談判亦拖拖拉拉的,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因為任何一個瞭解中國的,瞭解中國的人們,都知道,在中國槍炮才是選票,誰的槍炮多,誰的選票就多,相比於南京,北平不僅擁有足夠多的“選票”,甚至還有決定一切的殺手鐧。所以,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中國極有可能爆發內戰。

一但中國爆發內戰,那麼在中國的斡旋進行的談判,就會變了味,沒有中國的威脅,德國可以爭取更多的東西,談判便一直持續著。

而最出乎人們意料的是,在過去的幾個月間,人們卻被自己所看到的事物打了個措手不及,北平不僅沒有選擇用槍炮作為“選票”,甚至還同意裁撤華北公署,為了國家的未來,北平當真是不惜一切了。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人們看到了北平方面做出了什麼樣的犧牲,他們放棄了自己的根據地,將行政中心遷往一片充滿敵意的陌生領地,甚至放棄爭奪中央的機會,甘願作為中國的屏障。

“為了國家的利益,作出妥協與讓步,並不是件可恥的事情!”

面對人們的不解與疑惑,管明棠曾如此向人們解釋道,是的,這絕不是可恥的事情,反之,才是真正的可恥的事情。

不過,人們仍然對管明棠和北方群體加以關注,畢竟,他們仍然掌握著龐大的軍隊,或許,他們將華北“交給了人民”,但是,他們得到了東北、遠東、西伯利亞、中亞以及日本,相比於過去,他們的地盤更大了,甚至權力亦更大了,過去,他們還需要遮遮掩掩的,但現在,在“軍管”的名義下,管明棠和他的群體終於可以掌握一切權力了,完全不需要再有任何掩飾。

這是妥協嗎?

是,確實是妥協,沒有任何人可以否認北方群體作出的妥協與讓步,但同樣也不會有人否認,在妥協與讓步之後,他們得到了更多,儘管這更多的背後還隱藏著無數的問題,但畢竟得到了。

對於北方軍事管理局的官員們來說,現在,他們面對的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如何在這片陌生的且當地民族對中國沒有任何認同感的土地上,建立有效而且長久的統治,而歷史書告訴了他們答案——移民!

移民是唯一的選擇!

對於移民,國人並不陌生,在過去的十餘年間,天災以及城市工商業的發展,使得大量的農村人口湧入城市,為滿足工業生產的需求,許多工廠往往會委託招工公司從農村招工,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而另一方面城市中的就業機會、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健全的社會化服務。令農村尤其為農村青年所向往,在全國各地,幾乎每天都會有數萬,甚至更多的農村青年湧入城市,往往他們只帶著些許盤纏和換取衣物買上一張車票,便隻身來到他們從未來到的城市之中尋找他們的新生活。

火車的悶罐車廂裡帶著濃濃的酸臭味,悶熱的空氣讓車廂裡的人們感覺到些許窒息之感,悶罐車內擠滿了各地試圖前往北方的城市中尋找新生活的人們,各種各樣的方言在悶罐車內迴盪著,儘管人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但幾乎所有人的臉上卻是一片迷茫,那是對未來的生活和陌生城市的迷茫。

“鵬哥,你說那鄂木斯克是啥地方?”

在悶罐車廂的角落裡,一個憨態十足的胖子對身旁的少年問道,兩個人年齡都不大,不過大概也就是十七八歲的模樣。

“誰知道,反正離咱家夠遠的,這火車,咱都坐了十來天了!”

透過車廂木板間的縫隙,展鵬朝著車廂外看去,車廂外的黃色的沙土中隱約可以看到片片綠色,四天前,列車駛進了新疆,新疆這個地名,他只是在學校裡讀書時,在書上讀過到,在地圖上看到過,擱幾十年前,這裡還是流放的地方,而現在,他們要去的地方,卻比這裡還要遠。

那怕就是雜工一個月都能掙幾十塊錢,想到同鄉們傳說著的那片淌著銀河的地方,展鵬禁不住默默的在心裡尋思著。

我今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