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1259第1259章 訪華 (第1/2頁)

加入書籤

一面面垂於兩側路燈燈柱上的國旗在沿著中山路飄揚著,在寬達80米的中山路上,由多輛金鹿轎車組成的車隊疾速行使,領頭的衛隊騎著長江摩托車開道。

在其中一輛懸掛著中國與蘇聯國旗的中華牌高階汽車上,莫託洛夫與孫科熱情的交談著,而坐在兩者前方的翻譯,則不斷的為兩人作著翻譯,此時這車廂裡的熱情似乎會讓人們忘記,忘記中蘇兩國之間所有的不愉快,更不會有人想起在北方,中國佔領著大片的蘇聯國土。

“……這幾年,南京的變化可真大啊!”

時而將視線投向窗外,望著繁華的街道,莫託洛夫不時的感嘆道,恰如同曾經許多人前往蘇聯時,驚訝於蘇聯的建設與變化之快一般,任何一個來到中國的外國人,同樣會驚訝於這片古老的國家所煥發勃勃生機。

“聽說,今年中國的鋼鐵產量將超過4200萬噸,相較去年增產1700萬噸,實要是太讓人驚訝了!”

在這個鋼鐵就是力量的時代,即便是莫託洛夫也驚訝於中國所擁有的鋼鐵產能,不過對於北方地區1500萬噸的鋼鐵產量,他則直接選擇性的忽視了。

“那是得益於我們在東北的鞍山鋼鐵公司,還有從日本拆解回來的裝置,這兩年中國的工業產值會有所突破,除去30億美元的美國工業貸款外,最重要的還是從日本拆解的裝置……”

作為國內有名的親蘇派,對於莫託洛夫所代表的蘇俄政府,孫科一直心懷濃濃的愧疚感,他甚至曾在報紙上公開指責北方當局的背信棄義,令中國的國際聲譽一落千丈,更指責中國出面媾和,是對正義事業“毀滅性”的打擊。

儘管如此,特殊的身份使得無論南北皆對其無能為力,只能聽任他的指責,而藉著中央政府改組的機會,現在,孫科終於被“趕”出了中央委員之列,但是這依然不妨礙在政府需要的時候,把他拉出來作一面旗,比如,這次莫託洛夫的訪華。

“孫先生,您是知道的,在蘇聯政府流亡之後,我們幾乎失去了一切……”

孫科臉上流露出來的愧色,讓莫託洛夫的心底冷冷一笑。

“現在,我們的技術人員在印度發現了一座在型鐵礦,印度人民政府計劃在那裡建立一座鍊鋼廠,以滿足基本的需要,可是,因為南亞次大陸的解放問題,我們同英國以及美國產生了許多誤會,所以……”

莫託洛夫把話題一轉,提到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上——為印度爭取日本的戰爭賠款。

“……根據分配額,印度理應獲得3。5億美元的戰爭賠償,我們認為,戰爭賠償是賠償給印度人民的,而不是英國殖民者,而根本分配原則,印度有權獲得150萬噸鋼鐵產能的裝置,以及價值3億美元的機器裝置、商船……”

莫託洛夫之所以會提及日本對印度賠款,實際上是在試探中國的態度,現在,中國已經拒絕向印度運送拆解裝置,在這一情況下,如果中國同意將賠償轉交人民政府,無疑將向世界表明中國對發生在南亞次大陸變革的認可。

“這個……”

面對莫託洛夫的請求,孫科不由的沉默了下來,或許,他已不再是中央委員,但並不意味著他遠離了政治,對於南亞次大陸的劇變,現在南京依然在爭執不下,在情感上,中國當然希望印度獲得獨立,但是在理智上,印度獨立戰爭背後的蘇聯影響卻又是不容忽視的,只要中國還佔領著中亞以及西伯利亞,中國就不可能同蘇俄流亡政府或者說未來的“印度政府”實現關係正常化,出於這一考慮,人們自然希望流亡政府最好成為“歷史”。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同樣擔心俄國人或者俄國控制下的印度,如同蘇聯一般繼續充當“世界革命”的中心,從而影響到中國在東南亞的利益,將革命輸出到東南亞新獨立國家,甚至向中國輸出革命,或許,美國人可以無視革命的輸出,但是曾受到影響的中國,卻不得不加以警惕。

“莫託洛夫同志,我想,這個問題,你可以在與蔣主席見面時,與其進行商談,但,希望您能夠理解,政府恐怕很難做出實質性的決定,駐日司令部之所以停止對印賠償問題,是鑑於當前的印度形勢,但如果印度局勢穩定下來的話,我想,賠償還是會立即重啟的!”

在兩人談話時,汽車已經駛進了國民政府,在汽車駛進國民政府的瞬間,莫託洛夫的內心突然湧出一個念頭——現在,他又一次踏入了這個國家的心臟,在接下來的會談中,他能夠達成所願嗎?

“……同為受壓迫民族,我們自然對印度人民爭取獨立持以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