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22章 歸國(下) (第1/2頁)

加入書籤

“西伯利亞的資源足夠日本使用一千年啊!”

曾幾何時,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著山田和公司的職員們來到了寒冷的西伯利亞,在一片冰天雪地中,進行勘探並建立新的礦場,甚至還在荒涼的西伯利亞建立了一座可以容納數萬人的城市,有個日本名字叫“新區”。

在日本投降後,一名負責“新區”安全的日軍參謀命令山田燒燬可能會對敵人有所幫助的所有檔案和研究成果,但是山田還是細心的把這些資料包紮起來,放進保險櫃中,他不能親手毀掉經過多年研究積累起來的珍貴的科學資料,失去這些資料可能會使生產停滯十年。

他不知道自己的不捨之舉為他帶了什麼,但在中國空降兵抵達礦區後,在山田將資料完整的移交來接收的中國官員後,山田和他的職員們都受到了貴賓的待遇,這些日本人臨時居住的院子外有衛兵守衛,以防備俄國游擊隊的騷擾。

西伯利亞的冬天天氣極冷,不過,依如過去一樣,山田和公司的1500名員工仍然可以居住在帶有暖氣的房屋內,還和過去一樣組織了藍球隊和相撲隊進行比賽,甚至他們還曾同中國衛兵組成的籃球隊進行了比賽,因為山田很喜歡高爾夫球,有個中國、軍官,甚至從戰利品中把原本就屬於山田的高爾夫球還給他,如果拋開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看法,似乎大有一笑抿恩仇的感覺。

作為僑民,且從未到過中國的山田和他的員工無疑是幸運的——在這座礦場上並沒有使用中國勞工,所以不需要為中國勞工的死難負責,至於數千名俄國戰俘的死難,守衛礦場的日軍和監工負責就足夠了,也正因如此,在安逸的做了一個月的戰俘後,看守礦場的李上尉告訴他,鑑於他們沒有犯下戰爭罪行,他們可以回國了。

在踏上卡車的時候,最後看了眼那座被大雪覆蓋的,即將投產的露天礦場,山田的雙眼中沒有一絲留戀,有什麼好留戀的呢?那是日本用槍炮奪取的,現在都歸中國人了,就在一個星期前,中國的企業接收了這裡,在過去一個星期中,數千名從各地運來的日本戰俘開始為礦場生產作著最後的準備。

與日本人一樣,戰俘成為中國人開發西伯利亞最有利的工具,在作為“戰俘”期間,他曾同北方礦業——這家目前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礦業公司的職員聊過,公司計劃開發西伯利亞的礦產資源,需要修建大量的鐵路、公路,而勞動力很有可能就是戰俘,畢竟,數百萬負有戰爭罪行的日本戰俘需要為自己的罪責負責。

想到這裡,山田不禁慶幸起來,如果再推遲幾個月投降的話,即便是他不願意,也將不得不接受數千名中國勞工,如果那樣的話,也許,他將和許多人一樣犯下戰爭罪行——奴役勞工,當然,他更慶幸當初沒有毀掉那些資料,正是那些資料讓他提前結束了戰俘生涯。

在戰爭期間,山田把他的全部精力都獻給了公司和國家,他現在終於有望回到自己的家裡了,那個家非常需要他,他的長子在“日華事變”中失蹤,次子在長春的監獄中等待受審,小兒子浩二也在戰鬥中失蹤了。

終於可以回家了!

六年前,在中日兩國達成停戰協議的當天,一個小木盒被送到了山田的家中,家人猜想這個木盒來自中國,惠美和純子知道是什麼,雖然沒有人告訴她們,因為超過二十五萬個這樣的盒子,事變爆發後被送到其它家庭的父母手中,盒子裝的是他們在事變中失蹤的或死去的兒子的“骨灰”

惠美驚的目瞪口呆,純子則不相信山田一郎,她的丈夫陣亡了。她們神情呆滯的留著淚,作為母親的惠美想起一郎的嬰兒和童扯,還想到他曾是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師,而淚如雨下的純子則猛的撲向母親,兩人抱頭痛哭起來。最後她們很不情願地開啟盒子,拿出一張紙來,紙上寫出著兩個漢字——“英魂”,這是她們的兒子、丈夫剩下的東西。

“他肯定沒有死!”

惠美執著的說道。

“我知道他還活著,我不相信他會死了,他肯定還活著!”

山田一郎確實活著,在過去的幾年間他和近萬名“中日事變”中被俘的人一同,生活在待遇良好的戰俘營中,他們之所以未被遣返,表面上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害怕因為投降而讓家人碰到麻煩,所以使用了假名,但實際上,這些人都是軍事情報局進行甄別後特意留下來的。

在戰俘營的六年裡,山田一郎和其它人一樣,接受了再教育,那是一種洗腦式的再教育,和其它人一樣,在重複和密集灌輸下,他不自覺相信了相信了許多事情,重樹了意識形態的純潔性,不健康的、軍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