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24章 故士故城 (第1/2頁)

加入書籤

符拉迪沃斯託克,在被俄國割佔86年後,終於恢復了他的本名——海參崴,這是戰勝國的“酬報”,恰如同其相望的那片大海一般,由日本海更名為北海。1944年,對於中國人無疑是一個豐收的年份,烏蘇裡省、興安省、庫葉省這一個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地理名詞,不僅被寫在報紙上,印在地圖上,同樣,也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之中。

列車再一次駛入海參崴火車站,這棟外觀精美古樸,甚至充滿貴族氣息的火車站中,人來人往,其中絕大多數人都是中國人,偶爾的還可以看到一些俄國,不,應該說是俄羅斯人,畢竟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俄國已經滅亡了。

在火車站前,中國的國旗迎風飄揚著!那國旗似乎是在向人們證明——這裡既不是符拉迪沃斯託克,也不是浦塩,而是海參崴,中國的海參崴。

但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俄羅斯人來說,這裡依然是符拉迪沃斯託克,是他們熟悉的城市。不過對於他們來說,或許戰爭結束了,但一切熟悉的過往並沒有恢復,

帶著成長為少女的女兒,卡佳和表妹娜塔莉從鄉下的農莊回到了符拉迪沃斯託克,這裡的街道仍然是她們熟悉的街道,失修的石徹道路兩側滿是積雪,在街道上,她們總會見到荷槍實彈的中國士兵,從鄉下回到城市的一路上,她們已經見過了太多的中國兵,不過在這裡卻更多一些。

如果說這座城市和她們離開時有什麼不同的話,恐怕就是城市中的路牌上多出中文名詞以及俄文注音,曾經熟悉街道名稱全都消失了,道路兩側的一些建築上的紅星或者鐮刀錘子的標誌被清除了,不知是被日本人還是中國人乾的。

俄國就像是餐盤上的肥肉,被德國人、日本人以及中國人撕咬著……卡佳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在鄉下時,伊萬,那位中學教師說的話。

日本人走了,中國人來了……

當卡佳思潮起伏的看著這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時,娜塔莉和依蓮娜、伊莎無不是用渴望的眼神打量著街道兩側的商鋪,商鋪玻璃窗後展示著各種各樣的商品,還有許多漂亮的時裝,商品是如此的豐富,以至於讓每個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尤其是那些漂亮的時裝,更是讓娜塔莉,而依蓮娜、伊莎這在戰火中生活了三年的女孩,更是被琳琅滿目的商品和漂亮的時裝所吸引,她們不時的駐足在玻璃窗前,眼巴巴的盯著那些漂亮的衣服。

城市中物資的豐富遠超過她們的想象,即便是曾生活在大城市的卡佳也同樣被驚呆了,即便是戰前,在莫斯科的百貨公司中,也見不到如此眾多的商品,更不要提戰爭時期了。

不過,對於她們來說,或許只能看一看,或者在夢中擁有一下,畢竟,她們沒有任何工作,更不可能像戰前那樣,因為丈夫是紅海軍軍官,而獲得高人一等的配給,不過,對於這一切,卡佳早已適應了。

在朝著“家”的方向走去時,在經過一座小廣場時,廣場上擠滿了擺攤的小販,還有許多中國兵,許多攤販拿著銀器或者精美的餐具以及皮毛大衣,向中國兵兜售著,他們大都操著生硬的中國話。

儘管中國人的救濟機構向居民提供救濟,但救濟僅限於食物,是為了讓生活繼續下去,人們一面努力的尋找工作,一面透過售中家中可憐的家當以維持生計,

終於,來到了戰前居住的家門前,看著那熟悉的兩層小樓,卡佳卻突然失去了勇氣,這裡還是她的家嗎?當然不是,在日本人佔領這裡之後,她就帶著表妹和女兒們離開了,甚至還帶著滿腔的羞辱。

不過相比於日本人,卡佳相信中國人是講道理的,在農莊的時候,她曾接觸過中國兵,那些中國兵更親切,更和善,而且軍官也很講道理,甚至正是軍官認為她應該回到城裡,在那裡,她更容易找到工作,也許,還能要回她的房子。

可,居住在這裡的人,直的會把房子歸還給她嗎?

猶豫間,房門開啟了,開門的中國婦人看到站在門外的四個俄羅斯女人,先是一愣,旋即露出笑容。

“你好,請問你找誰?”

“我……”

“你是說,你曾住在這裡?”

從基地回到家中的王予琦看著面前的俄國婦人,又看著坐在沙發上,衣衫破舊但卻很整潔的三個女孩。

“是的,我的丈夫生前曾是太平洋艦隊的少校!所以,我們才能夠住在這棟房子裡。”

迎著對方的目光,卡佳回答道,像是害怕對方拒絕一樣,她又接著說道。

“當然,我知道,這棟房子是屬於政府的,並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