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09章 蘇俄印度(下) (第1/2頁)

加入書籤

一座雄偉的黃色花崗岩拱形建築物,巍然屹立在海濱的岬角之上,俯視著孟買碼頭的停泊場。拱門陰涼處,人群雜沓,摩肩接踵,玩蛇人、算命者、乞丐、遊客、醉生夢死或因吸毒而神志恍惚的嬉皮士、流浪漢和被擁擠不堪的大都會遺棄的奄奄一息的人混跡其間。來往行人中,很少有人抬頭望一眼鐫刻在建築物正上方的銘文,上面赫然書寫:“為慶祝喬治五世國王陛下和瑪麗王后陛下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日巡幸印度,特立此塔,以示紀念。”

這座素有“印度國門”稱譽的建築物,是地球上蓋世無雙的龐大帝國的凱旋門。這個帝國的疆域遼闊,無邊無際,太陽永遠不會在那裡墜落。凱旋門的巨大身影吸引了世世代代的英國人,他們嚮往光怪陸離的大洋彼岸,告別了養育他們的英格蘭中部地區的村莊或者蘇格蘭的山丘。不少士兵、冒險家、富商大賈和行政官員穿過拱形大門,來到大英帝國壯觀無比的領地,強制推行英國式和平,剝削被征服的大陸,傳播白種人的法令,堅信他們的種族生而治之,他們的帝國千秋萬代,永不衰敗。

不過世間沒有永恆,帝國同樣也是如此,在戰爭進行了第四年頭,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大英帝國的衰敗已經勢成必然,帝國的長期戰爭和衰敗同樣影響到了這顆王冠上的明珠——宗主國的戰爭極大地加重了印度人民的經濟負擔。在大戰期間被迫承擔了高達6億英鎊的軍費,僅次於英國。英國還向印度徵調了大批的物質和糧食,英國從印度運走500萬噸各種物質和裝備以及500萬噸糧食。鉅額的軍費和向宗主國無償提供的“貢賦”,大量糧食的外運使本來就缺糧的印度糧價大幅度上漲,加劇了人民的痛苦,不滿的情緒正在這個國家一點點的醞釀著。

“革命的時機,正在一點點的成熟!”

在書店中,看著報紙上有關“糧價高漲”的新聞,扎瓦德默默的在心中嘀咕一聲,在過去的幾個月間,印度各地的糧價高漲,這是因為商人的搶購倒置的,與英國實施配給制不同,在擁有三億人口的印度並沒有實施配給制,也許是因為在這麼龐大的地區實施配給制並不現實,而這卻給予投機商投機的機會,在戰爭時期,糧食是寶貴的戰爭資源,不列顛需要糧食,同樣,印度也需要糧食。在投機商的操縱下,相比於一年前,糧價已經上漲了近六倍,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買不起糧食。

“民無糧要亂!”

扎瓦德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恰如二十六年前“十月革命”一樣,它的導火索就是食物,現在,在印度導火索已經完成,只差一柄點燃導火索的火炬了。

火炬,火炬在什麼地方?

扎瓦德朝著不遠處的托爾瓦爾海軍通訊訓練基地的大門看去,半年前,扎瓦德回到了印度,在孟買開設了這家書店,而他之所以選擇這裡,就是因為這座訓練基地。

僅僅只用了半年時間,他和同志們便在基地發展了近千名同志,現在那些同志分散在印度皇家海軍的幾十座港口以及基地之中,相比於國大黨以及穆斯森聯盟,主張與英國合作,戰爭爭取賜予獨立不同,剛剛創立的勞動者同盟卻是旗幟鮮明的支援獨立,向那些士兵宣揚“用槍炮奪取獨立”。

時機!

凝著眉,扎瓦德站在店門前,看著訓練基地門外的水兵,什麼時候,這裡的才會打響獨立的槍聲呢?

“咣……”

似銅鑼敲響的聲音在托爾瓦爾海軍通訊訓練基地的3號食堂內響了起來,那聲金屬的脆響使得人們都紛紛將視線投向聲音傳來的方向,卻看到一名英國少尉盯視著一名水兵,聲音是餐盤發出的,餐盤被扔到了地上,咖哩飯散落了一地。

而在他的面前一名身材高大水兵,用毫不客氣的眼光回應著少尉,全沒有因為他是英國人或者軍官,而有一絲退讓的意思。

“現在,我命令你,把地上的飯撿起來,吃掉它!”

少尉用不容易質疑的口吻命令道,同時輕蔑的看了一眼面前的水兵,而這個水兵卻站在那裡,像是根本就沒有聽到他的命令似的。

“我命令你!”

面對軍官的命令,卡爾比依然用他的眼睛盯視著對方,但內心的憤怒卻讓他的拳頭緊握著,

“卡爾比!”

戰友們的喊聲,聽在卡爾比的耳中,卻對他沒有任何影響,他不想屈辱的蹲下去,撿起了那些飯。

“這是命令!”

又是一聲音強調,從少尉的口中傳出來。

“我不知道,”

這時卡爾比的嘴唇輕動,一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