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98章 去過中國嗎? (第1/2頁)

加入書籤

位於伊希姆平原上的鄂木斯克,並不是一座大城市,但在某種程度上,這裡卻是一個分界線,1943年10月17日,日本西伯利亞軍團佔領了這座城市,並向西推進了數百公里,抵達託博爾河畔,從此之後,日軍再也未能向西推進一步——他們耗盡了最後一滴油料,也未能達到發動“1號作戰”的目標——與德軍會師。

1943年的最後一天,對於駐於伊希姆平原的日軍第8軍的十餘萬官兵來說,無疑是災難性的一天,在中午午餐前,他們在戰壕中、在據點內、在軍營裡聽到了日本正式宣佈投降的廣播,隨後所有的人都面向北方默默地鞠躬。

面對國家無條件投降的現實,那些在冰天雪地中抱著“為國玉碎”念頭的日本官兵不由得雙淚長流,但很快當他們從最初的情緒中恢復過來的時候,在幾乎每一個地方,都開始有人高興地議論說,既然是整個國家投降,他們應當高興,因為他們可以不必羞愧、大搖大擺地回家了。

原本無人觸碰的午餐,終於被他們吃進了肚子裡,甚至在午餐後,除去戰鬥執勤的官兵之外,絕大多數官兵都沒有進行正常的訓練,即然國家已經投降了,那為什麼還在訓練呢?反倒是在軍營或者帳蓬中一個勁談論自己的家鄉,談論著自己的親人。

只有極少數的一些軍官或者士兵,覺得自己還是不能從心裡高興。他們在慶幸著戰爭結束時,同樣也擔心日本投降後會有什麼事情發生。政府的政策會變成什麼樣呢?人們的日子會變成什麼樣呢?國家會被分而治之麼?

整整一個下午,許多人都深陷在這思索裡,深陷於對國家未來的擔心之中。

鄂木斯克醫院,曾是一座普通的市民的醫院,不過在日軍佔領後,作為城內少有的幾座完好的建築,而成為了日軍的軍事醫院,在這座醫院裡,幾乎每一個角落之中都擠滿了受傷的日軍官兵,其中不乏在極度的嚴寒中嚴重凍傷截肢的官兵。

在中午的“玉音放送”後,儘管因為距離的關係,使得聲音有些失真,甚至聽不太清楚,但這些傷員依然都還是明白了天皇在說什麼——日本投降了!

從中午開始,整個病房裡的氣氛就顯得極為壓抑,甚至不時的會到有人自殺,一些重傷員選擇了用自殺的方式結束這一切,或許,在他們看來,正是因為他們沒能奮勇作戰,才導致了國家的戰敗。但絕大多數人,卻慶幸戰爭的結束,慶幸自己在殘酷的戰爭中活了下來,往往這些傷員對殘酷的戰爭有著更為深刻的體會。

“可以回家了!”

躺在病床上,儘管感覺自己的雙腿還存在,但小泉卻知道,自己的小腿早就不存在了,他甚至有些懊惱,如果沒有執行那個任務,自己雙腿就不會凍傷,那樣的話,再等四天,戰爭不就結束了嗎?

在小泉的內心暗自懊惱時,卻聽到鄰床的山縣曹長氣呼呼地望著他說道:

“小泉,真羨慕你呀。你這種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回到家,怎麼著都能找著事做。我只有軍中服役的經歷,在和平時期,這點本事用不上。我可怎麼辦哪?”

山縣是一個農民的第三個兒子,因此沒有資格分地,所以志願當了下士官,盼望以後能被特准晉升為軍官。熬了十幾年,現在是一名准尉,如果日本沒有投降,如果戰爭繼續下去,了也許,他會成為一個軍官,再過幾年以軍官的身份退役,進入某所學校成為軍訓官,可是現在呢?國家投降了,等待他的又會是什麼呢?

“我也不知道以後會怎麼樣,”

作為一名文科大專生,小泉對於未來有著他自己的思索,於是便對山縣說到。

“現在我們國家投降了,可實際上,因為這麼長時間的轟炸,還有原子彈的轟炸,其實早已經崩潰了,各個方面都崩潰了,很難說將來會有和以前一樣的工作機會。生產軍需品的會社不會再有了,可能一些輕工業行業會留下來。”

其實有一些話,小泉並沒有和山縣說,比如,作為歷史系的大專生,他知道歐戰德國投降後,德國民眾的遭遇,同樣也知道,日本可能將揹負遠超過德國的鉅額戰爭賠款,中國、美國、英國以及其它國家,無不是在虎視眈眈的等待著日本支付鉅額的戰爭賠款,到那時,民眾同樣將會遭受苦難。

“那就是說,以後全靠專業知識了。我們這些人在軍隊裡可能算個人物,今後可是猴子從樹上掉下來了。”

對未來的擔心,讓山縣曹長神色黯然,聲音低沉地說道。

“我真的害怕日本被中國人佔領……”

床位在小泉的對面伍田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