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71章 東京暗流 (第1/2頁)

加入書籤

趁著還來得急的時候!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在東京的政壇中便開始有一股暗流湧動——“趁著還來得急的時候,儘快結束戰爭”,實際上,這代表著日本絕大多數政客,甚至軍人的想法。

自中美聯合轟炸開始後,每月對日本的投彈量便不斷激增,至十月達到空前的15萬噸,日本絕大多數城市,都遭受了轟炸,而在十月後,儘管對本土的轟炸有所減輕,但是聯合轟炸機部隊繼續實施“飢餓戰役”,加強了對日本、朝鮮各港口、航道的水雷攻擊。

在這種情況下,10月,在對日轟炸達到最頂鋒的時候,東條英機便秘密指示內閣書記官長星野直樹秘密對日本資源情況作一番調查,看看日本是否可能繼續把仗打下去。於是,便設立了一個秘密特別調查局,人員包括內閣計劃局、外務省、大藏省、軍需省以及海陸兩軍的軍職和文職專家。

經過50天的充分調查,結果表明局勢比任何人所能想象的都要嚴重。日本各行各業,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的,都受到基本原料不足的影響。鋼鐵的月產量已不足十萬噸,比官方的估計少三分之二,同樣,由於鋁和鋁礬土的不足,飛機產量也降到原指標的三分之一。煤的缺乏使軍火生產削減百分之七十。船舶總噸位也只有兩百萬,由於缺乏燃料和裝卸貨物的人力,整個運輸系統已處於癱瘓狀態。星野直樹的報告預言,用不了幾個月各城市間就不會再有鐵路交通,鋼鐵船舶的建造將會停止,化學工業也會崩潰。

“沒有滿洲的生鐵、煤炭、糧食,日本是無法戰鬥下去的!”

概而言之,滿洲就是日本的命脈所在,但現在,南滿的“陷落”導致日本已經不可能再從滿洲獲得一克煤、一克鐵,資源的匱乏已經把日本逼到了盡頭,而更為致命的是——月前,美國的轟炸機,從蘇門達臘起飛,轟炸了婆羅洲的油田,在油田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後,除了庫葉島油田外,日本基本上已經失去了石油來源,沒有石油,艦隊無法開動、飛機無法出擊,至於戰車,同樣也會淪為擺設。

同時,由於國民面臨飢餓的恐怖——稻米產量更是降至百年來最低的——化肥的匱乏、水稻病毒的進一步擴散,導致昭和18年的稻米產量僅為戰前的30%,政府制訂了把橡子製成食物的計劃。

“要號召全體國民同心協力。特別是小學生和被疏散者要完成收集五百萬石橡子的目標。”官方的每天食物定量,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弄到手的話,已降至八百卡以下,只有日本人最低標準的三分之一。城裡人苦難最深,每星期天都有數百萬人帶著衣服、首飾、傢俱以及任何值錢的物品,跑到鄉下去換白薯、蔬菜和水果。

星野直樹的報告呈給了新近成立的“核心內閣”。這個“核心內閣”的正式名稱叫“最高戰爭指導會議”,但因為它是由首相、外相和陸海相組成的,所以通稱為“五巨頭”。星野直樹報告的含義是無可辯駁的。在十二月十日舉行的一次“六巨頭”會議上,重光葵提出一項建議,這個建議若是一個星期前提出,可能會使他被開除出內閣。他提議請德國出面調停,同中國結束戰爭。雖然海相島田繁太郎求和的心情比室內其他人都迫切,但是他厲聲說,如果米內認為中國真的會幫助日本,那麼說明他對中國不夠了解。然而,東條卻出人意料的認為沒有理由不能去探探中國人的口風。

和平這個禁忌的話題,現在終於公開了。在密謀般的氣氛中,他們開誠佈公地討論了請瑞士、瑞典、中國或者梵蒂岡出面調停的可能。結論是,透過這些渠道必然導致盟國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德國的力量和威望使它可能成為日本最好的中間人。而外相則同意下述看法:德國希望日本戰後能強大起來,從而維持戰後亞洲的力量平衡。

而不會拐彎抹角的島田繁太郎指責他們不切實際。

“日本問題必然在開普敦會議進行討論……所以,現在要透過德國調停與中國之間的戰爭,很可能沒有希望。雖然現在德國已經基本解決了俄國的問題,但是,德國很難給予我們實質性的幫助。我看,最好還是與中國或者美國直接進行停火談判。”

“應該向德國講清楚,它是靠了日本得已擊敗德國,因為我們向蘇聯發起了進攻,牽制了蘇聯在遠東的力量,幫助日本保持其國際地位將對德國是有利的,因為在將來,中國可能變成德國的敵人。”

在外相提交這份備忘錄的同時,又警告道。

“在戰場上掌握優勢的中國提出的價錢可能“比我們想象的高得多”,日本除去要放棄滿洲、臺灣之外,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