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49章 飢餓下的城市 (第1/2頁)

加入書籤

(2015的第一天,新一年開始了,祝大家的新的一年裡,事業順利、萬事如意、豔遇連連、隨時任性!ps:求月票!)

飢餓!

1943年,對於新加坡的數十萬居民來說,他們所感受到的更多的是飢餓,自緬甸日軍被中*隊擊退後,整個馬來半島便陷入了饑荒之中,即便是在英國殖民時期,馬來半島的人們所依靠的也是來自緬甸的大米,而現在,不僅來自緬甸的大米斷絕了,蘇門達臘的大米亦因為盟軍的潛艇封鎖,而靠斷絕。

隨著日本的船隻屢被盟國的潛水艇擊沉,加之兩個月前,泰國“倒戈”,使得新加坡的糧食供應越來越匱乏,這個不產糧食的小島上許多家庭,不得不用最盡一切可能維持生計,除去用花盆、木盆以及家中的牆角種植青菜之外,人們不得不把把黴爛、蟲蛀的陳米同馬來亞出產的白米摻在一起煮著吃,吃完這些沒營養的東西后一個小時,人們的腹中便會空空如也,不得不繼續承受著飢餓的煎熬。

飢餓!

空空的腸胃使得李光耀的腳步顯得有些輕浮,在離開了日軍總部之後,他看到街道上的日本兵比過去多了些,而那些對待華僑還算友善的偽滿軍相比過去少了許多,在過去,於街道上維持治安的大都是偽滿軍而不日軍,現在儘管兵力不足的日軍仍然使用偽滿軍維持著佔領區的治安,但是他們顯然已經不相信他們了——一個月前,在馬來北部山區,一個旅的偽滿軍在遭到國民軍的進攻後,實施了陣前起義,從而倒斷日軍一個聯隊的退路被截斷,被國民軍全殲。

而那支偽滿軍則成為了南洋抗日義勇軍第三十旅。訊息相比他人更為靈通或許是為日軍工作的唯一好處了,而會日語的李光耀總能從日本人的談話中,瞭解到當前的局勢,局勢對日軍極為不利,南洋抗日義勇軍現在已經控制了半個北馬大多數農村以及山區,許多和日軍合作的馬來土著不得不選擇逃難。

而中央軍目前已經進入泰國的惹拉,很快,他們就會進攻馬來,到那時……

“狗漢奸!”

幾乎是剛一走出戒備森嚴的日軍司令部,李光耀便聽到路邊一個少年,指著他大聲說道,而周圍投來眼光,更是讓他的臉色變得有些難看,且有些羞愧。

華僑將與日軍合作的華僑視為漢奸,而在日本人當道的世界之中,迫於生計,他卻不得不為日本人工作,在李光耀看來,這並沒有什麼,這同過去為英國人工作有什麼區別呢?

在某種程度上,他甚至無法理解那些拋棄家人,選擇到大馬參加南洋抗日義勇軍的同學、朋友們,他們為什麼願意甘冒死亡的風險去與日本人戰鬥呢?反對日本殖民?為什麼過去沒有反抗英國人?

對於華僑來說,馬來亞的獨立與自由,又與華僑有什麼關係呢?

“我是為了生活!”

面對著周圍投來的不恥的目光,李光耀在心裡喃喃著,儘管現在新加坡的生活十分困苦,但還是要活下去,活下去就意味著希望。

而且在李光耀看來,他只是在日軍手下做翻譯員,甚至只是在日軍司令部內處理同盟國通訊社發出的電訊,包括路透社、合眾社、美聯社、中央社和北平社的電訊。那只是一份工作罷了,不會對華僑以及中國的利益造成一絲損害。

在心底這麼安慰著自己的時候,李光耀只感覺自己更疲憊了,因為他的工作時間主要在夜間,所以十分辛苦,然而更令人壓抑的是心理上的壓力時刻存在,一連幾個小時,他的腦子裡裝滿了戰爭的訊息,而且多是對日本不利的訊息,如果他膽敢對外人談起,後果不堪設想。而且日本憲兵隊對每個僱員盤查甚嚴,所以,他從不敢把這些訊息對外人說道。

“是迫不得已!”

烈日當頭,李光耀一邊走,一邊自我安慰著,這時他看到一排滿洲兵從他面前經過,有時候,他也挺同情這些人的,他們對華僑不是像日本人那樣,可以說還算友善,可是華僑卻從不拿正眼看他們,他們和自己是何等的相似,不都是迫於無奈嗎?

“哎!”

在人們充滿鄙視的目光中,常隆基的心裡像是堵著團火似的,他瞧著走在前面的鬆口,目光中帶著些恨意,但更多的是不滿,從大半年前,****進攻遼寧開始,日本人就對他們不信任了,而這種不信任從奉天駐軍的“叛亂”開始,先是以前線需要為由收走了他們的大炮,到第21旅“叛亂”後更是達到頂峰,日本人甚至收走了他們的彈藥,每個人只發十發子彈,甚至就連這十發子彈,也有一排子彈由各連的日本顧問集中管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