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46章 仰光之光 (第1/2頁)

加入書籤

1943年10月的仰光,雨季即將結束,仰光籠罩在一片燦爛的陽光之中,此時的仰光顯得很是熱鬧,在仰光市的街道上,到處都可以看到美國製造的“道奇吉普”在街道上賓士,在遠征軍光復仰光後,隨著美援的大規模到來,“jeep”便隨著租借法案在遠征軍以及中央軍中被廣泛使用,其廣泛的程度,甚至會讓人忘記一個事實“jeep”是美國公司購進北方汽車工業特許生產權制造的。

呼嘯的吉普上坐著的遠征軍官兵,對於緬甸人來說,他們早就習慣了中國遠征軍出沒於仰光或者緬甸的其它城市,不過,除去中國遠征軍之外,在仰光的還有美軍、英軍,儘管在數量上無法與中國遠征軍相比,但是出手闊綽的他們,更受到商人們的歡迎。

在大多數時候,施逸文都喜歡步行,作為記者,他知道在步行的時候,能更直觀的瞭解這座城市,仰光和中國城市是截然不同的,儘管那一個個中文招牌會讓他生出身在國內的感覺,可是街道上的人們,那聽不懂的緬語或者生硬的國語,卻在提醒著他,這是在緬甸,在街道上還有一些穿著深藍色警服的警察,根據施逸文的瞭解,現在仰光的警察學校正在培訓一批新的警察,學校內的教官來自中國,更準確的來說是來自天津高等警官學校。

“現在在仰光,每一個部門、每一個機構,都有中國顧問,與其說是緬甸獨立政府在動作這個國家,倒不如說是中國顧問在幫助他們讓國家正常的運轉!”

武達的話聽在施逸文的耳中,讓他的心裡不禁湧起一陣驕傲,在來到緬甸的一週之中,他目睹著來自華北的顧問們,是如何讓這個新生的國家維持正常的執行,在顧問的幫助下一個從不曾存在地國家,目前已經能夠正常的運轉下去,甚至在軍事顧問的訓練和指揮下,緬甸****作為遠征軍的盟友,已經能夠承擔一些作戰任務——清剿雨林中的殘餘日軍。

“我們現在所目睹是一個奇蹟,一個國家的誕生……”

“這些話,你最好不要在和平飯店說,要不然,那些左翼人士肯定會把唾沫把你淹死!”

他口的左翼指的是國內的那些記者,在緬甸雲集著來自國內的上百名記者,這或許是因為華北實施的嚴格的“隨軍記者”制度,從而使得許多報社為了報道戰事,只能把記者往沒有記者審查制度南方戰場派遣,而那些記者又都集中在和平飯店。

毫不疑問,在仰光,除去緬甸臨時政府和遠征軍司令部之外,沒有什麼地方比和平飯店更嘈雜的地方了,自仰光光復之後,在和平連鎖飯店自緬甸臨時政府手中收購了這家曾經的“敵產”後,雲集在這裡的不僅有來自中國的記者,同樣也有許多來自美國、英國甚至還有蘇俄的記者,這些記者們之所以雲集於此,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在整個同盟國事業中,僅有兩個地方總是會傳來勝利的訊息,而對於美英等國的民眾來說,無論是中國東北也好,東南亞也罷,或許距離他們極為遙遠,甚至許多人壓根就不知道它們在什麼地方,但這裡的勝利卻像黑暗中的明燈一般,總能給予他們精神的鼓勵,廣播電臺、報社自然知道民眾的需求,他們自然便將記者派到這裡。

在飯店的酒吧中,儘管沿是白天,但酒吧中便已經聚集了來自各國的戰地記者,他們或是在等待著遠征軍司令部發放的戰地採訪許可,或是剛剛從戰地回來,或者是剛剛抵抗,不僅有外國人,更多的卻是中國記者,也許是因為同行的關係,使得他們之間有著諸多的共同語言。

“……美國不會輸掉這場戰爭!”

在一片嘈雜中,施逸文聽到一串英語,顯然是一個美國人,他順著聲音看去,看到在一個圓桌邊擠坐著五六名各國記者,還有兩名中國的同行。

“只要有像中*人那樣的,最優秀的軍人作為盟友,美國就不會輸掉這場戰爭!”

馮克深信不疑的說道。

“我曾去過歐洲,也曾去過太平洋,不可否認,德*人很優秀,在太平洋,在瓜島,陸戰隊也很英勇,當然,日本軍人的意志也極為頑強,甚至可以說是讓人佩服的,但是在毛淡棉前線,我看到的卻是一群比日軍更英勇、更頑強的軍人!”

馮克的語氣中盡是濃濃的佩服,剛剛從毛淡棉前線歸來的他。

“馮克,你這麼說,未免也太過誇張了!”

一個英國記者,斟滿一杯威士忌,顯然他對馮克的誇張有些不甚滿意,在他的話中,壓根就沒有提到英*人。

“如果沒有美國的武器,美國的飛機、美國的重炮,中國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