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68章 另一個戰場 (第1/2頁)

加入書籤

黎明前的一場豪雨,澆熄了昆明巫家壩機場上的悶熱,晨風送來一陣陣清涼。在候機樓的長椅上,一群穿著中山裝的人正在那裡等待著登機,儘管現在這座機場是一座軍用機場,雖說處於戰爭時期,每天都有從這裡轉場飛入緬甸的戰機,但民間客運並沒有因此停止,事實上,只有極少數的民間飛機擁有在這裡起降的“特權”。

在等待著登機時,曹利傑繼續在他伯腦海中構思著他在緬甸的工作綱要,作為亞洲復興開發銀行的副經理,這次他前往緬甸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同緬甸政府,準確的來說是緬甸“臨時過渡政府”,這個於一周前,在中國遠征軍的支援下成立的臨時政府,簽訂一個涉及金額超過5000萬法幣的低息貸款。

作為銀行的副經理,他知道亞洲復興開發銀行的成立,表面上是仿效“中華復興開發銀行”為亞洲地區的建設以及開發提供資金和專案支援,但實際上,卻是公司進入緬甸,並最終控制緬甸經濟的一個工具。

與日本試圖藉助軍刀控制東南亞的資源不同,無論是在過去亦或是現在,作為亞洲復興開發銀行最大股東華復行的最大股東的公司,一直都採用另一種隱蔽的方式,藉助資本獲得資源,透過對經濟的控制,進而實現對政治上的影響,在過去的多年間,華復行成功的以其隱蔽策略成功地控制了南方的工業、資源,甚至影響到了政府。

而現在,他們即將在緬甸實施,不過是在中國經過驗證的,第一次走出國門的“先進經驗”,當然與過去不同的是,相比於過去,這一次,他們擁有“軍刀”作為支援,駐緬的60萬遠征軍,則是他們最大的支援。

如何控制一個國家的經濟呢?

這正是曹利傑一行需要的解決的問題,緬甸是一個試驗場,是一個試驗“金融資本控制”的試驗場,也正因如此,公司才會給予他足夠的許可權,不僅如此,甚至還給了他超過2億法幣的“許可權”。

“緬甸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尤其是盛產柚木,因此,我認為,我們應該可以為其準備一個由中國公司投資林業公司……”

他的副手克里斯,這個畢業於美國哈佛商學院的高材生,民28年入籍中國的美裔僑民,用流利的國語說道。

林業、大米……原始的緬甸經濟體制,這是曹利傑最大的感慨,與馬來亞的橡膠等熱帶經濟作物不同,緬甸幾乎沒有任何工業,甚至沒有太多的熱帶種植園,在英殖時期,緬甸是作為馬來的糧倉,以向馬來提供大米作為其經濟支柱,但作為一個國家,這顯然是不夠的。

“林業的開發是必然的,無論是北方亦或是南方的建設以及國民的生活都需要大量的木材、紙漿,緬甸、馬來、東印,我們需要這些地區作為中國的資源地,本地豐富的林業資源是必須加以開發的!”

沒有任何的顧慮,直截了當的話語從曹利傑的唇間迸出,未來對東南亞的開發將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即以滿足中國的需求建立“出口導向型經濟”,當然,對於他們的解釋卻是“透過出口獲得外匯,進而實施國家的工業建設”。

“可是,緬甸畢竟不是第三邊區,第三邊區不僅有玉石礦,而且還有國內急需的鎳礦,兩座大型鎳礦的就足以讓第三邊區成為雲南最富裕的地區了,”

開啟煙盒,遞到經理面前,曹利傑無聲地取了一支菸,然後將煤點燃,狠狠地吸了一口,確實,緬甸確實沒有太過豐富的礦產資源,那些列入目標的礦場,大都是小型的,沒有什麼指往的,可以說,不會對緬甸的經濟,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對中國控制緬甸的經濟沒有太大用處的。

如何徹底掌握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呢?

“必須要完全掌握這個國家的經濟命脈!”

這是此時曹利傑的胸中唯一湧動著的念頭!他知道,相比於英國在緬甸實施的近百年的“精英教育”培養出來的親英派,相較於日本的“解放”之恩,緬甸人在傳統上一直就認為中國人和印度人一起幫著英國人壟斷了緬甸經濟,甚至在日本的殘暴統治下,中國遠征軍入緬抗日,仍然被一些當地人視為幫英國恢復在緬甸的殖民統治。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透過隱晦的“合作”控制這個國家的經濟命脈,進而透過吸收留學生等方式培養緬甸親華力量,才能實現對那裡的控制以及影響。

“經理,根據我們的目前掌握的情報來看,昂山以及許多緬甸臨時政府的人物,他們大都傾向於統制經濟,這樣會不會對我們加以排斥呢?畢竟我們……”

亞復行不過只是一傢俬有銀行,而與南中國一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