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02章 利益交換 (第1/2頁)

加入書籤

1942年年初的美國,無疑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自“珍珠港事件”爆發以來,在短短的兩個月間,在日軍的強大攻勢下,菲律賓淪陷了,新加坡淪陷了,整個太平洋,幾乎插滿了刺目的太陽旗,甚至於,一些敏感的美國人,能夠感覺到,日軍歡呼勝利的“班哉”聲,似乎穿過了浩瀚的大洋,直衝到他們的耳中,甚至在華盛頓亦能聽到日軍的歡呼聲。(首發)

華盛頓。

在這風雨飄搖、甚至讓人生不出任何好心情的緊張氣氛中,幾乎所有的美國人,都把注意力投向了華盛頓、投向了白宮,在過去的兩個月間,白宮確實給他們帶來了一些好訊息,比如說,與十幾個國家達成同盟協議,以對抗“邪惡的軸心國”,還有,對俄國的援助,已經開始透過伊朗向俄國提供,總之,美國和盟友們,正在一點點的積聚著力量,以抵禦強大的軸心國。

當然,美國人所需要的並不僅僅是這些訊息,美國人所需要的是來自太平洋的勝利的訊息,能夠讓他們軍心大振的勝利但,這一切似乎極為困難,直到現在,在太平洋,沒有任何一個勝利,那怕只是小小的不值一提的勝利。

白宮,一場談判,更準確的來說或許是一場談話卻正在進行著,而這場“談話”的參與者,除去羅斯福、赫爾之外,還有戰爭部長史汀生,而他們所面對的卻是新晉成立的“太平洋國防供應公司”總經理張悠,與“中美國防供應公司”相同,太平洋國防供應公司的設立,同樣是為了更好的利用美國援助,只不過太平洋國防供應公司是由華北地方設成,美國對華租借法案的使用被明顯的分成兩部分,按照比例60%由南京支配,40%由華北支配。

“我們希望中國能夠向美國開放山東半島的機場!”

在初時的“洽談”之後,史汀生盯視著張悠提出了美國的要求,實際上,這一要求美國方面已經委婉的提出了,更準確的來說,是透過另一種方面委婉的提出了在“中美海軍協議”之中的附加條款,就曾約定,在必要的情況下,美國海軍艦艇可以前往華北控制的青島及連雲港“躲避”,中國海空力量亦將向其失事軍艦官兵提供救援,而其中的尾巴就是美國飛機在必要時,可降落於中國機場。

不過現在,海軍協議仍然在談判之中。但是現在,美國卻需要這場談判,從重新樹立起美國人的信心,就如同羅斯福總統說的那樣“在一片黑暗中點燃一盞希望的燈光”。

“開放山東半島的機場……”

詫異的看著史汀生,張悠有些不解的詢問道。

“部長先生,這是為什麼?”

“因為,我們要轟炸東京,就像你們對東京的轟炸一樣!”

羅斯福主動替史汀生回答道,自“珍珠港事件”後,他便一直考慮對日本的報復問題,透過對東京的轟炸為美國人出一口惡氣,同時振奮國內的不滿和頹喪的氣氛,並要求戰爭部以及海軍部制定相應的計劃。

“幾年前,你們曾對東京實施過轟炸,我相信管將軍能夠理解我們的用意,我們希望利用你們的機場,對東京實施一次轟炸!”

在總統提出的必須要轟炸東京的要求下,戰爭部與海軍部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後,分別提出了轟炸東京的方案,轟炸東京說起來簡單,但要實施起來卻難度極大。因為在太平洋中,美軍控制下的所有島嶼,都遠離日本的本土,沒有一個能提供這樣的機場,能夠讓轟炸機起飛後到達日本列島,更不用說丟下炸彈後再返回起飛的地點。

在這種情況下,海軍提出對陸軍的B25轟炸機進行改裝後,可以從航空母艦上起飛,從而可以具備轟炸東京的能力,但在飛機完成轟炸後,則需要降落在中國境內。

與此同時,戰爭部亦提出了他們的方案,利用B17轟炸機對東京實施轟炸,而他們的設想更為大膽,將數百架B-17轟炸機派駐目前仍處於蘇俄控制下的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然後從那裡起飛,對東京實施轟炸後,降落在中國山東半島。

相比於海軍提出的派出十幾架B25,讓遭受重創的太平洋艦隊剩餘的軍艦擔負巨大的風險,實施轟炸東京的任務,在幾經考慮之後,羅斯福選擇了戰爭部提出的方案,畢竟,相比之下,戰爭部的方案更為誘人,甚至更為合理。

去年,中國人透過機翼外掛油箱證明可以在保證B17攜帶2000磅炸彈的情況下,飛行4325公里,足以完成對東京的穿梭轟炸。在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有設施良好的機場,在山東半島,中國人修建了超過50座機場……

在米比雪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