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92章 廬山談話 (第1/3頁)

加入書籤

民31年元旦剛過,一封以“中政會秘書長陳布雷”的向全國各力界名流正式發出的請柬,頓時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說是以中政會秘書長的名義發出,但實際上,卻是以蔣汪兩的名義發出。(首發)而請柬的柬文似極為簡單。

“敬啟者:廬山之冬,景候如玉,靜靈之求,淡雅如瑩。先生積學盛名,世所共仰,汪蔣二公,擬因冬歲暢接光華,奉約高軒,一遊牯嶺,聆珠玉之談吐比金石之攻錯。幸紆遊山之駕,藉聞匡世之言。掃徑以俟,欣停何如。”

又是一次“談話會”,在這份請柬發出的時候,世人無不是憶起了五年前的那場談話會作出的決定抗戰!

而這一次,時值嚴冬,中央再次發出請柬,卻又所為何事?人們自然聯想到了當前的局勢,顯然,這一次談話會,中國必然將會再次作出一個有關國運的決定,不僅將影響國運,甚至將影響到全世界的命運,第一次,世界各國政府紛紛將注意力投向廬山,投向了這座中國的南嶽。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在廬山機場,空軍以及華航派出的飛機更是不時起降,將社會各界名流、知名人士、地方政要接至廬山。隨後各風景點出現了很多胸佩“五老峰”徽章的學者名流,一群群記者跑前跑後,抓緊時機採訪,照相機不停地閃動。他們都是應邀前來出席“廬山談話會”的代表,從全國各地來到廬山,交流對時局的看法,共商國事。

而每一天,在大小談話會上,各界名流、知名人士以及地方政要,紛紛就當前的國際、國內局勢發表各自的看法。每一天與會者都深知,這裡的最終決定,將會影響到這個國家的命運以及未來,他們必須要做出謹慎的決定。

每一天,爭執、分歧,無不在談話會上上演著,社會名流、知名人士以及地方要員,紛紛從各自的觀點提出自己對時局的看法,爭執、分歧,甚至使得談話充滿了火藥味,雖是如此,談話仍然需要進行下去,現在國家把未來交到了這些人的手中,他們必須要做出決定。

這一天是星期天,休會一天,天氣晴朗,是上廬山以來天氣最好的一天,與會者紛紛出遊,以欣賞廬山的冬日之美。

這幾天,作為中國政府元首的蔣介石並沒有怎麼召集會議。他不時的批閱了一些檔案,印發會議,以推動與會者深入討論一些問題,不過卻也在範圍內與一些與會者進行談話,聽取他們的意見,所有的一切,恰如五年前一般。

火藥味!

這是一週來,談話會給蔣介石留下的最為深刻的印象,絕大多數地方要員傾向於保持中立,這是毫無疑問的一但對日宣戰,那麼西南各軍閥的部隊必然將會派出國境,同時中央大軍亦將進入廣西、雲南,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自然希望保持中立、從長計議。而部分社會名流與知名人士亦希望保持中立,他們的原因則非常簡單中國需要時間加以準備。現在中立方佔與會者之半,而主戰的一方想法則較為簡單,準備了這麼長時間,也差不多可以動手了,再則,現在美國亦已捲入戰爭當然,更為重要的是,一但日本佔領緬甸,日本即可形成對中國的全面包圍。

“他日,中國為英美而戰,英美置身事外,方有今日太平洋之禍,今日,若中國置身之外,明日即將重蹈昨日之悲!”

在這種戰或和的爭執下,談話會的火藥味卻來卻濃,誰也無法說服誰,與其說這是與會者的爭執,實際上,又未嘗不是國內的分歧呢?

想到這裡,蔣介石不禁嘆了口氣,然後他抬起頭,看著陳布雷說道。

“佈雷,這幾天,哲勤在幹什麼?”

作為華北地區軍政長官,管明棠自然也接到了邀請,而蔣介石倒是好奇,與上次參加談話會不同,這次反倒沒聽到與其有關的新聞。

“總裁!”

見總裁問道管明棠的舉動,陳布雷的神色立即變得古怪起來,好一會才說道。

“這幾天,管長官帶著家眷子女,一直在遊覽廬山風景!”

什麼!

雙眼微微一睜,蔣介石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這還是那個一心國事的管明棠嗎?

“胡鬧,邀請他來是來為……”

話未說完,蔣介石突然將話聲一收,管明棠的這個舉動是什麼意思?他這樣在廬山遊玩,甚至不參加談話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僅僅只是“遊玩”那麼簡單嗎?

“逸軒,這就是三疊泉瀑布!”

在三疊泉瀑布下方,管明棠指著盡是冰稜的瀑布對兒子說道,看著兒子凍的紅撲撲的臉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