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62章 裝甲兵的春天 (第1/2頁)

加入書籤

江南的冬天並不是怎麼,相比於北方的早至的寒冬,江西南昌的這個冬天,似乎比以往要暖和一些,至少對那些剛剛從火車上下車的軍官們來說,穿著呢絨大衣似乎有些太熱了,幾乎是在這六七名軍官,剛一下火車,他們便吸引了車站裡人們的注意。

雖說對於南昌的百姓來說,他們已經見慣了往來南昌這座南方最大的軍事工業城的軍官,但這些軍官卻顯得極為與眾不同,軍官們黑色的呢絨大衣顯得很是筆挺,當他們與月臺上的迎接他們的軍官敬禮、握手的時候,明顯區分出兩者的不同,無論是軍裝的顏色、帽子的形狀亦或是軍徽,都有所不同,如果不是因為他們的軍帽上那圈嘉禾中環繞下的青天白日徽,估計甚至會被認為不是中*官。

只有極少數的一些人從軍裝和軍徽中分辨出,這是北方邊防軍,那隻擔負著保衛中國北方邊界的部隊,以其黑色軍裝的特殊的軍徽與國、軍形成了顯著的區別,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標誌北方邊防軍在某種程度上的”地方化”,正如其體制上並不直屬軍令部而是隸屬於北方邊防委員會。

這群來自華北的軍官個頭大都不高,但因為軍裝的關係,卻顯得很是帥氣,而且普遍的都極為年青,看起來年齡最大的亦不過只有二十六七歲,以至於吸引了很多女青年的注意,不過雖是如此,但是他們在月臺上與迎接者簡單的寒喧之後,則立即離開了月臺,在火車站外坐上了兩輛”民生牌”轎車,這種原型為德國寶馬328的豪華轎車是年初時由南京的中央汽車公司製造,不過因為種種原因,引進仿製並不順利,最終,所生產的400餘輛轎車並未由中央行政機關使用,而是被調配於各個中央企業,而位於南昌的中央戰車工廠則分配到了十輛,平素這幾輛車,都是供工廠內的長官和中德兩國的技術人員使用。

南昌中央戰車工廠伴於南昌市南十數公里,緊領著鐵路且又有一條公路直達贛江碼頭的柏油公路,即便是鐵路交通遭到破壞,工廠所需的生產資料以及產品仍可以由碼頭經贛江入鄱陽湖進長江,進而轉運全國各地。

作為造訪者,曾成策對於”中央戰車廠”並不陌生,這座中德合資的戰車工廠是中央唯一的一座戰車工廠,最初,這座工廠於民二十六年歲末利用蘇聯貸款修建的戰車維修廠,待工廠接近完工時,由於蘇方收回貸款,倒置工廠建設停工,後鑑於”夏季攻勢”期間,華北戰車的優異表現,中央隨即同德方展開談判,透過引進德資的方式,利用原廠房興建了這座年前不過500輛戰車的戰車工廠。

雖說年產500輛戰車,但對於中央而言卻已經是極為難得的進步,畢竟在幾年前,諾非將廣州兵工廠內遷,中央甚至不能自行製造身管火炮,而現在,卻已經能夠製造世界第一流的4號戰車。

“你們都是從華北來的戰車專家,這次邀請你們來,其目的,是為了請你們提一下意見,畢竟,就戰車技術以及運用,邊防軍都是真正的行家,而我頂多也就是半路出家罷了!”

在戰車廠的綜合測試場上,邱清泉這位第六戰車師的師長,笑看著面前的七名華北軍官,或許,他們都很年青,但邱清泉卻絕不會因為年齡而輕視他們,原因非常簡單華北軍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戰車大規模應用戰爭的軍隊。

無論是”夏季攻勢”亦或是”達裡岡愛戰役”其對戰車部隊的運用,都可謂是可圈可點,即便是他於民28年,再次赴德學習時,在裝甲兵學校,德方的教官以及古德里安將軍都對華北軍的戰車部隊讚譽有加,甚至在波蘭戰役時,古德里安將軍曾告訴他,其實他根本就不需要到德國學習裝甲戰,只需要向華北軍學習就可以了。

也正因如此,剛剛從德國回國,奉命組建戰車第六師的他,立即透過軍令部,要求華北軍派出幾名裝甲兵軍官,協助他訓練部隊,而現在,之所以讓他們先來工廠,而不是去駐地,則是因為他希望透過這些增強版的4號戰車展示中央的力量。

測試場上,三輛4號F型戰車轟鳴著,不時的越過泥濘的障礙,偶爾會旋轉炮塔,利用並列機槍掃射數百米外的戰車靶,在戰車編組成一個分隊時,邱清泉不無得意的說道。

“在德國,這種裝甲加強、火炮增強的4號戰車,已經被正式定型為4號F型,說起來,4號F型與其說是由德國研製,倒不如說是咱們首先提出的,你們知道,日本的98式戰車火車、裝甲都極為強大,4號戰車固然先進,但其短身管火炮只能用於摧毀掩體,而非與戰車交戰,至於二六式戰車亦已經落後,很難滿足未來戰爭需要……”

在邱清泉的得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