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51章 中棠會 (第1/3頁)

加入書籤

10月2日,山東的天氣顯得有些溼潤,且多雨。

在過去的幾年間,山東已經擺脫了“農業大省”稱謂,透過多達30億元的重建投資從而迅速從一個農業大省成為一個工業大省,甚至相比於河北,山東無疑更具發展潛力,作為一個人口大省,可以向工廠提供足夠的勞動力。無論是政府刻意的引導,亦或是公司的直接投資,使得山東大地上在短短几間出現了數以萬計的現代工廠,而且其中亦不乏大型現代企業,甚至亦有包括飛機制造廠在內的“尖端企業”。

在工業企業得到長足發展的同時,山東的交通相比過去,更是便利許多,和其它兩省一樣,鐵路、公路的建設從未曾停止過,經過幾年的建設,這裡已經形成了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助的現代交通網,在濟寧至連雲的鐵路上,一列只有旅客列車奔騰著,蒸汽機車不時的發出一聲轟鳴。

而在列車的後部幾節加掛車廂中的一節,此時管明棠現在正在車廂裡倚角而坐,一邊噴著雪茄煙,一邊興致勃勃地讀著《國民時報》上的政治新聞,與《中央日報》相同,《國民時報》是華北的官方報紙,華北的報紙大都是經過新聞署的稽核,尤其是這些政治新聞,往往都是官方口徑為基調,所以只需要看《國民時報》就足夠了。

放下報紙後,管明棠眺望窗外。列車賓士在魯南山區行駛著上。他看了看錶,還有幾個小時路程。

在過去的一個月中,難得清閒的他,一直往返於河北、山東兩省,視察公司在兩省的投資專案,他需要直觀的瞭解現在自己所擁有的力量,而這種力量的基礎則是工業力量,所幸在華北,他只需要瞭解北方公司,便足以瞭解自己的力量。

無論是在河北亦或是在山東,那些工廠總能給他帶來驚喜,比如在北方航空工業濟南分公司,那座規模龐大的現代化飛機制造廠,已經實現了飛機的流水線式生產,北方航空工業的濟南分公司,與山東與河北有數百家小製造商簽訂了合同,讓他們生產鷹式戰鬥機以及鷲式攻擊機的零件,而濟南分公司也就變成了一家組裝車間。

這種轉包模式是現在北方公司各個企業大規模生產的根本,無論是飛機也好、戰車也罷,甚至步機槍,無不是採用這種大量引入轉包商生產的方式,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產能,就像現在的濟南分公司,如果依靠自身的設計其每月僅只能生產250架飛機,但是在引入轉包商後,每月的產量卻可以增加四倍以上,當然如果需要的話。

“大規模的現代化生產!”

想到這,管明棠的臉上浮現出了一絲笑容,他又一次將華北的工業在腦子裡過了一遍:如果說現在華北的工業體系是一棵大樹的話,那麼空前龐大的北方公司就是大樹的樹幹和主枝,至於一些大中型政府投資企業,則是主枝的分枝,至於數萬家規模不等的規模上或者規模下企業,則是大樹的枝條和樹葉,他們最終構成了整個華北的工業體制,使得華北由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工業時代。

在五年前,當北方公司投資汽車製造廠時,甚至就連同製造車廂的木板廠亦需要納入汽車製造廠的建設規劃之中,而現在,大規模的社會分工、大規模的轉包卻解決了配件的生產問題,數以萬計的小型製造商可以向工廠提供各類配件。

而這一切無不是在說明一點華北已經初步建成了一個完整的社會工業體系!華北已經真正進入了工業時代。

唇角微微一揚,管明棠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濃了。

“還好,一切總還算順利!”

輕聲自語著,管明棠又從口袋裡掏出一封信。信上的筆跡是工整的楷書,這是蔣介石的親筆信,行文措辭異常的明確。

“哲勤……分別數月……務請前往連雲港……”

這是蔣介石的邀請,對於他為何邀請自己前往連雲港,管明棠倒是再清楚不過,時機正在一點點的成熟著。

這個時機,就是自己復出的時間!

復出!

想到這兩個字,管明棠的雙眼微微一眯,靜靜的凝視著車窗外的起伏的丘陵山地。

海浪拍擊著海岸,那浪濤聲時時傳入人們的耳邊,在山坡著,十幾名穿著中山裝的侍從人員涇渭分明的分站在坡地上,他們互相警惕的看著彼此。

“哲勤,一起釣魚吧!”

聽到身後傳來的腳步聲,正在釣著魚的蔣介石指著身邊的漁杆,看到這一幕管明棠的臉上展出一絲笑容。

“謝謝委員長!”

熟練的將魚餌裝於鉤上,管明棠甩出了手中這產自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