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00章 研究所內的爭執 (第1/3頁)

加入書籤

黃島與青島隔海相望,在三年前,這裡只是一片山嶺起伏、溝壑縱橫的荒山荒灘,但從民二十七年9月,幾乎是在日軍撤出青島的同時,隨著第一船從美國運來的大型築港裝置的運抵,黃島與青島一樣,便成為了一座龐大的工地。

經過兩年半上萬工兵和數萬工人的拼命趕工,位於黃島的“北方船舶重工”這座被冠以“亞洲第一”的大型造船廠,便聳立於這片曾荒蕪的不見一絲工業文明的半島上,一座座大型的封閉船塢以及巨型船塢、船臺,以及數以十萬噸計的大型造船設施,無不在向世人證明,中國從新走向海洋的雄心。

清晨時分,在窟窿山環山公路兩側分佈著數百棟北美式的別墅,這些別墅大都居住著從美國、德國、義大利以及法國聘請的造船專家和他們的家人,這些來自各國的造船專家,一直在“北船重工”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儘管從民二十二年,以北方公司核心的中國重工業和造船業,在過去八年間得到了很大發展,甚至可以說只用了八年的時間,便完成了他國需要幾十年方能完成的進步,但是或許,中國可以建立亞洲最大的船廠,但是卻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設計大型船舶,尤其是象徵著工業機械科學文明結晶的大型軍艦,如同任何一個落後的工業國家一樣,為了彌實自身造船水平的落後,北方公司先後向德國、美國、法國、英國以及義大利尋求幫助,試圖在國外技術力量的援助下實現自己的技術進步。

而當時而德國和義大利的船廠正忙於自己的生意無暇他顧,最初僅只是透過獵頭公司於各國聘請了上百名水平不等的船舶設計專家,他們的到來使得北船重工得已慢慢的掌握各種造船技術以及獲得船舶設計經驗,但他們卻鮮少有軍艦設計、建造方面的專家。

而直到法國淪陷之後,一切才稍有改觀,法國的戰敗,使得大量的法國技術人員面臨著失業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數千名各個行業的法國技術專家成功的被北方公司駐法分公司招聘,而其中不乏船舶專家,這些法國船舶專家到來,成功的解決北船重工在設計軍艦時所面臨經驗以及技術問題。

每天清晨時分,居住於此的各國造船專家,便會駕駛著汽車離開家中,朝著船廠或艦政處駛去,在經過山路拐彎時,拉爾賽不由的朝著山下的船廠看去,在陽光中,那兩座巨型的封閉式船塢甚至顯眼,那是2座360米長、54米寬、10。5米深的巨型鋼筋混凝土船塢,是世界上最大的封閉式船塢,而在兩座巨型船塢的附近,還有兩座更大的船塢,以及十餘座船臺,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廠,可以同時建造多達7艘排水量超過4萬噸,甚至6萬噸的戰列艦。

而且這裡還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造船裝置,但是……曾在法國土倫海軍造船廠工作過的拉爾賽上校卻知道,或許北船重工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造船裝置,甚至在青島還有一座海軍兵工廠,但是在另一方面,相比於龐大的船廠,他們卻根本就無法建造大型戰艦,甚至無力建造一萬噸以上的巡洋艦。

實際上,這座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廠,直到現在,更重要的作用是建造商船,而不是軍艦,至於軍艦,現在他們建造最大噸位的軍艦不過只有3600噸,不過儘管如此,但拉爾賽卻知道,中國人正在雄心勃勃的試圖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正像拉爾賽所在的第三艦隊艦政處一般,在艦政處中,兩百餘名來自法國、美國、義大利以及德國的艦船專家們和近800名中國技術人員,正在為中國海軍設計著各類艦船,而其中專案最為龐大的恐怕就是設計噸至噸的戰列艦以及噸的重巡洋艦,嗯,還有一艘噸的航空母艦。

拿戰列艦來說,在過去的兩年間,在主持這一專案的專案組在設計中先後製造了一百多個模型以求獲得最優的艦體線形,甚至船廠還建造了23型的全尺寸艦體不完全木質模型,供設計師修改總體佈置用。在過去的兩年間,中國人在艦船設計上耗費了數千萬元,而唯一的目的,卻並不是為了建造軍艦,而是為了培養一支合格的設計隊伍。

對於去年8月來到中國的拉爾賽上校來說,在他所主持的專案中,他目睹了中方設計人員的進步,在他來到中國的時候,“魚組”不過僅僅設計過兩種小型潛艇,甚至其設計的小型潛艇,在試驗時還發生過無法達到設計指標,並且發生透水事故的現象,但現在呢?

“也許,再過十年,人們就能在大洋上看到中國海軍的身影!”

自言自語中,拉爾賽上校駕駛著汽車駛進位於船廠西側的海軍艦政處,不過海軍艦政處並非是一棟建築,而是一座位於山腹內的堡壘,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