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91章 日人之心 (第1/3頁)

加入書籤

東交民巷,在中國近代史上,這一地理名詞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國恥,因為這裡便“鼎鼎大名”人北平使館界,北平使館界是根據1901年(夏曆辛丑年)9月7日清朝政府代表奕劻、李鴻章與俄、英、美、德、法、日、意、西、奧、比、荷等11國代表在北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中的一項規定,由帝國主義各國在北京城內的東交民巷一帶劃定設立的。(首發)侵略者可以在界內“常駐兵隊,分保使館”,而“中國人民概不準在界內居住”。它同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其他城市建立的租界一樣,是中國喪失主權的國恥標誌。

甚至在1928年北伐成功後,國府內部因定都南京或北京而發生爭執,華北,閻錫山、馮玉祥力主定都北京,蔣介石與兩廣的李濟深、李宗仁等派系一道,堅持孫中山的“總理遺囑”,一定要以南京為民國首都。於是,圍繞民國建都問題,各派之間展開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爭論。在會議上面對閻錫山、馮玉祥力主定都北京的要求,吳稚暉則當即反駁:“很好,不過你可願東交民巷存在嗎?”,他抓住北京有東交民巷使館區——這個外國列強侵華特權的產物與中國恥辱的象徵,證明北京不宜再作民國首都,論據有力,力主定都北京的馮玉祥等人無不是一時語塞,由此結束了定都選址的爭執。

儘管最終北京易名為北平,南京成為中國的首都,但是在北平,獨立於中國之外的使館界依然存在,依然是中國國恥的象徵,這一切直到今年年初,才有所改觀——華北當局首先與英國方面舉行談判,經過一週的談判,英國政府將北平使館界之行政管理,連同使館界之一切官有資產與官有義務移交與華北當局,隨後,美、比、荷等國亦先後同意移交使館界,甚至就連原本認為最為固執的日本政府亦同意移交,由此宣佈華北使館區的收回。

“中國……”

依在視窗吸著煙的今井武夫,從這裡可以清楚的看到使館外站立著的中國衛兵,他們負責保衛日本駐北平領事館,而在街口處似乎還站著一個路人,如果沒錯的話,那個人應該是北平保安局的特工。

這正是北平使館區移交後帶來的變化,而一個月前,東京之所以同意就北平使館問題同華北當局進行談判,在某種程度上是出於“交好地方當局”的想法,試圖籍此緩和同華北當局的關係。

現在中國與日本的關係看似緩和,但實際上呢?

無論是在北平也好,南京也罷,即便是上海、廣州、武漢等地,無不在上演著中日兩國的暗戰,暗中的較量從未曾結束過。

“……華北當局已經計劃將華北集團軍群改編為國家軍或國防軍,根據的我們目前前蒐集到的情報,其極為可能改編為中國國防軍第一至第十二軍,全軍編為4個集團軍,即第1至第四集團軍……”

聽著軍部駐華北情報主官的藤野中佐彙報的情報時,今井的眉頭略微一皺,他清楚的知道,在華北蒐集情報是極為困難的,在日軍撤出華北後,所有在華北活動的日本間諜以及他們的下線,幾乎被保安局一網打盡,在接下來的兩年間,保安局透過多次行動證明了其是一個極為有效的反間諜機構,而那時,他們所針對的目標是日本。

這一切,直到兩年前才稍有改觀,兩年前北平、天津警察在保安局的授意下,對蘇俄貿易代表團辦事處和多家學社進行了搜查,發現了大量的間諜材料,從而使保安局內部一致認為新成立的蘇俄是中國的主要敵人,應該採取所有可能的措施來對付它。由此,遭受重創的日本華北間諜網,才得到些許喘息之機,從而重新佈設在華北地區的情報網。但面對華北當局嚴格的保密以及嚴密的反間諜措施,這一情報網的工作效率極為一般,能夠獲得這些“絕密”情報,已經極為難得了。

“沒有進一步的情報嗎?”

儘管明知道,僅只是這些支言片語的情報,已經是華北潛伏囑託們的極限,但今井還是試著詢問道,因為他深知這一情報的重要性。

“沒有更多的情報!”

搖搖頭,藤野有些無奈的說道。

“我們根本就沒有機會收買他們的軍官,甚至都沒有機會接觸他們,所以……”

無奈的嘆口氣,藤野比誰都清楚,為什麼難以接觸到那些軍官,因為軍官都住於封閉的眷村之中,任何造訪者都需要進行登記,且有訪客暫住,又需要上報憲兵處,嚴格的防範措施,使得他們不可能像在南京一般,能夠蒐集到大量的情報。

“不過,這一情報,可以看作,北平將同南京全面決裂的訊號,預計,這一改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