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87章 秘會(下) (第1/3頁)

加入書籤

不錯過最後一班車!

管明棠的這一句話,讓蔣介石陷入沉默之中,而在他的沉默中,管明棠卻是默不作聲的思索著過去的一年中,世界局勢的驟變。(首發)

去年5月10日開始,德國突然進攻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讓虛假的“靜坐戰爭”成為了現實。接下來是5月14日荷蘭投降;17日布魯塞爾淪陷;5月底,由於德國人的錯誤才讓敦刻爾克的奇蹟出現,而法國的首都巴黎則在6月10日落入納粹魔爪,德國人渡過英吉利海峽進入倫敦也好像就僅僅是時間問題了。

在歷史上,正是因德國的在歐洲取得的輝煌勝利,刺激著日本人,在日本軍部和政府裡最流行的話就成了“不要誤了班車”,德國人打得這麼順利,現在要考慮的問題不是是不是應該入夥的問題,而是要趕早的問題,太晚了人家是不是願意帶你玩還是個問題呢,所以原本反對簽定三國條約的海軍也就很自然地從反對轉到贊成了。

由此,才真正誕生了歷史上的“軸心國”。而在這個時空之中,時局卻出人意料的開了一個玩笑。

兩年前的“夏季反攻”的成功,成功令五國介入調停“中日衝突”,中日兩國結束了“未宣戰的戰爭狀態”,在接下來的兩年中,中國更是多次展現了自己的力量,加之“達裡岡愛邊境衝突”的大勝,更是令德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認識到中國的“戰爭潛力”。

去年,在英國陷入岌岌可危的險境,美國明確表示歐亞事務與其無關的情況下,面對德日結盟後可能導致的外交困境,南京作出了一個極為冒險的決定——透過一系列的行動,激化與英法之間的關係,同時派出訪問團前往德國,遊說德國方面放棄與日本結盟,而隨後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造成了現在的這種局面——中國未能成功的阻止日德結盟,但卻把自己“抬”進了“軸心國”。

而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並非僅僅只是出於突破“外交困境”以及“避免友邦為敵邦所用”的外交需求,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英國的岌岌可危,德國的輝煌勝利,同樣讓肌肉剛剛充實起來的南京政府內部,產生了一種心態——這是一個機會,一個雪洗百年國恥的機會,“不要誤了班車”,這個聲音在南京同樣也極具說服力。

否則的話,以南京政府高層內部的親美傾向,又豈會贊同與德國結盟,而汪精衛之所以反對與德國結盟,與其說是政治遠見,倒不是說是政治需要。面對管明棠的反問,蔣介石沉吟片刻,然後叮著管明棠說道。

“對德結盟,是中央破除外交困局的無奈之擇,但在世界大戰中,如何保持立場原本就是極困難之事,是選擇德國,亦或是英國,實是兩難,選擇早了,可能會輸掉全部家當,如果晚了,恐怕到時候……”

“到時候,別人帶不帶咱們玩都是兩說!”

接過這句話時,管明棠倒不得不承認一點,無論是眼前的這位,還是南京的那些人,可以說都是煞費一番苦心,他們硬是在這個空子想出這麼一個“招術”來。

“現在,這樣也好,德國人會千方百計的促成行政院透過條約,英國人,甚至美國人,也會千方百計的阻止行政院透過條約,委員長……”

迎著蔣介石的視線,管明棠的心裡知道,至少在外交上,委員長又佔了優勢,用這個懸而不決,把主動權抓到了自己的手中。

南京的這個算盤,不單把自己算計進去了,同樣也把德國、日本以及英國、美國都算了進去,過去,主動權在他國而不在中國,但現在主動權卻回到了中國的身上,而且隨著這場世界大戰的程序,中國這個籌碼的份量只會越來越重,到那時,無論是德日也好,英美也罷,他們為了得到中國這個籌碼,只能不斷的許以重諾。

這……或許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吧!

而在另一方面,自己——已經在不經意間,被英國“拋棄”了,不過對此,管明棠並不覺得有什麼意外,原本的對於英國人,他就沒抱任何希望,只是藉機從英國撈取一些好處罷了,比如——兩艘英制的潛艇,那是自己“賣國”的回報。

“哲勤,你就那麼確定,德國一定會戰敗嗎?”

心知管明棠接下來會說什麼的蔣介石立即打斷他的話,看著他試探著問道。

這恰恰是蔣介石最為好奇的,在他的身邊,那些德*事顧問們總是不斷的告訴他一個事實——德軍如何的強大,裝備如何精良,士兵訓練如何有素,軍官團是何等的優秀,加之德國強大的工業力量,所有的一切,構成了德國現在強大的戰爭機器,剛一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