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52章 通往地獄的決定 (第1/3頁)

加入書籤

10月下旬的北平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之中,街道上的行人們充分的抓住一年之中最是宜人的氣候,享受著入冬前這冬爽宜人的天氣。

在鐵獅子子衚衕的北平綏靖公署辦公室落玻璃窗外面的花園裡,鮮花絢麗地開放著。窗戶敞開著,花草的芳香隨風飄進了華北大地上最有權勢的官員的辦公室裡,室內四個人在聚精會神地研究著遠離華北的另一個地區的農作物。

坐在椅上,管明棠把他辦公桌上一堆十分清晰的照片聚攏起來,遞給了曾澈。隨後,曾澈站起來接過這些照片放進手提公文包裡。

“好吧,”

默默的點了點頭,管明棠語氣緩慢地說道。

“現在大家都已經看到了,在新疆的試驗農場內,感染了病毒的小麥收穫得情況,雖然只有幾百畝,但是,卻可以說明一個問題!”

看著面前的幾人,管明棠的聲音略顯有些低沉。

“這一武器是有效的,是可以達到戰略意圖的!”

確實非常有效,感染的小麥收成減少了75%,這意味著什麼呢?如果大規模使用的話,完全可以摧毀一個國家的農業,大規模的饑荒,甚至可能倒置政權的崩潰。

如果說作為一箇中國人,歷史教會了管明棠什麼,恐怕就是知道對於一個政權而言,糧食是多麼的重要。

“民以食為天,在過去的多年間,我們一直將農業問題視為政府工作的核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農業問題不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不解決,那麼,無論我們取得多麼輝煌的成就,最終,等待我們的依然是毀滅,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現在,擁有這種武器之後,我們足以讓任何敵國陷入前所未有的饑荒之中!而這將有助於我們贏得戰爭!”

實際上“W專案”源自於管明棠的一個靈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迫使日本投降,美軍制定了一系列戰略性戰役行動。其中“飢餓戰役”就是以水雷封鎖日本的港口、海峽和航道,切斷其海上交通線,癱瘓日本國內的生產,加速其戰時經濟崩潰為目的的。那次大規模的佈雷封鎖使日本的一些主要港口成為廢港。日本本土與西南諸島,中國大陸和朝鮮的海上交通線基本被切斷。日本面臨全國性飢餓,日軍的飛機和艦艇被迫停航,許多工廠被迫關閉,從而更加削弱了日本國民和日軍的戰鬥意志與戰鬥。此計劃因將使日本國民斷絕糧食供應而以“飢餓”為戰役代號。

“飢餓戰役”收到了顯著效果,最終實現了全面徹底封鎖日本海上交通的戰役企圖,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給予日本以極其沉重的打擊,維持戰爭所急需的石油、煤炭、糧食等戰略物資供應近乎中斷,由於航運中斷,250萬噸大米堆積在朝鮮港口,而日本國內的糧食供應卻極其困難,因為要優先保證軍隊需要,廣大平民糧食配給降至最低限度,食不果腹,終日在飢餓線上苦苦掙扎,曾經狂熱支援“聖戰”的日本國民終於有了末日來臨的感覺。

或許,對於出於實力的原因,航空隊沒有足夠的飛機進行佈雷戰役,但是現代科學卻另闢蹊徑的給予了管明棠一個啟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可以倒置同樣的甚至更嚴重的後果,可以帶來大規模饑荒,在5個前授意調查部負責此事之後,大量的有關饑荒的情報資料,開始由調查部加以蒐集,相比於其它任何一種武器,飢餓絕對是最易摧毀敵國抵抗意志的武器。

看了一眼曾澈一眼,管明棠點了點頭,示意他解釋下去。

“……烏克蘭大饑荒、哈薩克大饑荒等等,這些大饑荒雖然是區域性饑荒,且在中央政府的壓制下,幾乎不為外界所知,但如果一個國家發生普遍性的大饑荒,那麼必然將造成社會動盪,”

清了清嗓子,曾澈翻著手中的資料說。

“以日本為例,日本的大米產量為1110萬噸,僅只能滿足其糧食需求的80%,其它不足需要依靠從法屬中南以及泰國進口,目前,日本倍受大量大米不足,進口亦需耗費大量外匯,現在我們可以假設,假如日本的大糧產量下降50%,那麼其糧食缺口會有多大?需要進口多少糧食?這會佔用其多少外匯?”

接連幾個問題從曾澈的嗓間吐出時,除去管明棠之外,其它人無不是臉色微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國的國民能像中國人那樣,對於飢餓有著極為深刻的理解。

“或許,你們會覺得,這未免太過殘忍了,但是……”

話聲稍頓,曾澈又拿出一張資料解釋道,

“主任,在過去的兩年間,日本以及東北地區的煤產量增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