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48章 炮兵的革命 (第1/3頁)

加入書籤

“每秒鐘1。(最新章節閱讀請訪問)67公尺!”

幾乎是在入學的第一天,高自強便明白了為什麼在學校大門處,會醒目的書寫上這一校訓,在北方高等科專科學校的校園中,學生們走路就像是趕集一樣,一路小跑的忙著在教室、圖書館、宿舍間急步快走。

“每秒1。67公尺,這是數學系經過研究後,確實的北方學生的平均步行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速度……”

面對著剛剛入學的新生,作為電子工程系的二年級的老生,高自強自然需要向他們解釋這句話的含意。

“在學校,有一個北方時間,每秒1。67公尺,每天6個小時、每天15分鐘!前者是步行速度,中者是睡眠時間,後者是每日三餐的時間,實際上,絕大多數同學,走的更快,睡的更短……”

風風火火的以“北方速度”向新生們介紹之餘,高自強的心思卻早飛到了圖書館中。

“學長,是不是因為人的生命短暫,所以才需要走的更快?”

一個新生好奇的問了一句,其它的同學大都也是當然如此的神情。

“生命短暫?”

笑了笑,高自強卻沒有回答他們的問題,只是在將他們領到宿舍的時候,隨口說道。

“我想,很快,你們就會知道答案的!”

很快就會知道答案,只需要一個星期,也許更短,他們就會知道,“北方速度”是逼出來的。

對此,高自強可謂有著極為深刻的體會,北方本科生,每學期至少要選修5門課,一年是10門課,3年之內修滿30門課並透過考試才可以畢業。一般而言,學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後的頭兩年內完成核心課程的學習,第三年開始進入主修專業課程的學習。只有最聰明的天才學生可以在兩三年內讀完這30門課,一般的學生光應付5門課就已經忙得頭暈腦漲了,因為在課堂上教授們講的飛快,不管你聽得懂聽不懂,課下又留下一大堆閱讀材料,讀不完根本就完成不了作業。

在將學弟們送到宿舍之後,高自強立即朝著學校的圖書館走去,在校園內有多達54所圖書館,而其中的近半數,卻都是畢業後的學生們集體捐贈的,而這24所分佈在各院系的“畢業生圖書館”,在一定程度上見證了這所學校的畢業生們在各個行業所取得的成就。

在民國二十九年時,北方高等專科學校與北方理工學院,早已經發展成為中國,甚至亞洲最負盛名的兩所理工類高等學府,而相比於北方理工學院所取得耀眼的學術成就,以及眾多聞名世界的中外專家學者,似乎北方高等專科學校並沒有取得太多的學術成就,而他所有的聲譽,似乎都源自於從這裡畢業的近十萬名學子,在中國幾乎每一座工廠、研究所行行業業各個領域中,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正在一步步的實現著他們的理想,為這個國家的強大奠下堅強的基石,而他們自身亦成長為各個行業中的行業精英。

和校園內的其它圖書館一樣,在圖書館閱讀室的牆壁上可以看到“責任、榮譽、奉獻、回饋、思想、執著”這十二字組成的校訓,

圖書館內靜悄悄的,此時已經到了午夜十二點,但圖書館中卻依然是,燈火通明,座無虛席,除去翻動書頁和筆尖划動紙張的聲音,似乎再也沒有了其它聲音,對於高自強來說,他早就習慣了這一切,在北方高等專科,學習非常辛苦,或許這裡免除了學費、生活費,但學校的淘汰機制,卻迫使每一個人不敢對學業有一絲的懈怠,或許,也正因如此,從北方高等專科學校創辦至今,這裡從未爆發過********,繁重的學習壓力已經耗盡了所有人的精力,讓學生們只能以百分百的精力傾注到學業中。

“使用雷達電磁波,對飛行彈丸進行連續跟蹤,對獲得的彈道資料進行平滑,然後外推出炮位或者炮彈落點……”

翻看著手中的《彈道學》的資料,高自強不斷的筆記本上演算著外推原理,曾經在炮兵部隊服役的經歷,使得他在今年暑假期間,於雷達試驗場進行學習時,冒出了一個念頭——用雷達技術提升炮兵部隊的作戰能力,而在他的設想中,這種炮兵雷達有兩個最基本的功能:一是偵察,即透過跟蹤敵方炮彈的上升段反推出敵炮的位置,另一個功能是校射,即透過跟蹤已方炮彈的降弧段外推出炮彈的落點,前者可以使炮兵獲得敵炮位置,後者則可以讓炮兵準確的炮擊敵軍目標,尤其是壓制並摧毀敵方炮兵部隊,而無需藉助空中或者地面偵察以及校射。

在高自強這個老炮兵看來,如果他的這一構想實現的話,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