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49章 華盛頓的選擇 (第1/2頁)

加入書籤

美利堅合眾國華盛頓特區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如茵的草坪後方聳立著一座維多利亞風格的宮殿式建築,這便是美國的總統府——白宮,此時一場午後的夏雨後,白宮漂亮的草坪上的水珠在的燈光的映照下,反射出些許美麗的反光。

此時的白宮的過道和樓梯顯得寂靜如常。秘書們和身穿制服的聽差們步履輕徐。一如過去一般,自從五年前,那位坐著輪椅的總統先生入主白宮之後,美國便開始實施著“轟轟烈烈”的新政,一場前所未的風暴席捲著整個美國。

“惟一值得我們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儘管在羅斯福所有的新政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讓民眾保持樂觀——危機總是從過於自信開始,又從信心重建結束。或許在理論上這是正確的,但事實上呢?

從1933年羅斯福入主白宮開始實施“新政“,並沒有使美國走出大蕭條,在過去的五年間,美國人依然在勒緊褲腰帶的苦熬著,甚至在去年,在實施“新政”的四年後,羅斯福仍然不得不承認:三分之一的國民長年衣不蔽體、居無所安、營養不良。一句話,飢寒交迫,已經成了美國社會的日常現象。

或許,直到現在美國依然沒有走出大蕭條的影響,但是這並不妨礙美國在國際事物中充分發揮他的影響力,畢竟即便是大蕭條影響到了他的國力,相比於許多國家,他的工業、他的經濟依然是一個龐然大物。

而國際事物中發揮影響力的,就是這座白宮中的橢圓形辦公室,在辦公室張大寫字檯上,亂糟糟地放著一些小擺設和艦艇模型,看上去就好似將近兩年來從未動過一樣。坐在寫字檯後,羅斯福依如過去一樣坐在輪椅上,他的神情中依然帶著濃濃的自信,他必須要透過自己向美國人傳遞自信的訊號。

而此時內閣成員們大都直挺挺地坐在長沙上,只是斜眼朝進來的戰爭部長哈利·伍德林,只是點頭致意一下。

在伍德林走進辦公室的時候。羅斯福那張寬下巴臉上露出了高興的神色。

“啊!哈利,你應該已經知道了,中國人的反攻進展的非常順利!”

半個月前,當中國軍隊在山東開始反攻日軍的時候,羅斯福發自心底的為此而高興,終於有人可以去教訓一下那些自大而不知天高地厚的日本人了。

“當然,直到現在,這場戰役中國軍隊的表現就像奇蹟一樣!總統先生。”

點了點了頭,作為戰爭部長的伍德林當然關注著這場戰役,同樣也關注著這場戰爭,這場戰爭充滿了太多讓人感興趣的東西,而且充滿了戲劇性。

“不過,我們應該看到,相比於其它國家,我們的反應是多麼的滯後。”

羅斯福說,同時微帶些許無奈的笑容。

“儘管我們都不希望看到弱國受到強國的入侵,但是我們能做的卻非常有限……”

不是能做的太少,而是不能做亦不會做,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不願捲入中日戰爭,因為他與日本有巨大的商業利益。從30年代以來,美國對日本的出口平均佔其對遠東總出口的40%,從日本的進口占美國從遠東總進口的21%。正是因於商業利益,才使得美國拒絕禁止向日本出口機械裝置、石油等產品。

不過現在卻發生了一個非常奇妙的事情——自中日戰爭爆發以來,戰前逐步恢復的機械製造業開始蕭條起來,而究其原因非常簡單——戰爭導致中國停止在美採購機械。

“兩年前,根據“中立法案”的要求,我簽署法令“凡屬美國政府的商船一律禁止向中國或日本運送任何種類的軍火、軍用裝備或軍需品”,但是眾所周知,這對日本是無害的,對於中國而言是極為不利的,日本擁有龐大的商船隊,而中國則不然,可以說,我們的法案對於日本而言沒有任何影響,因為日本並不需要美國的軍火,他們需要的是美國的棉花、廢鐵和石油!直到今年3月,我們才扭轉了這一局面。”

聽著總統的話,國務卿赫爾只是沉默不語,現在美國的態度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而這種變化緣自於極為簡單的利益。在33年至37年,中國在美國採購了超過十億美元的機械裝置以及大量汽車和工程機械,而現在這一切都停止了,在華盛頓,許多機械、工程裝置製造商,透過種種渠道遊說政府,准許商船隊駛往中國,並向商船隊提代外交保護。

而在另一方面,透過香港以及廣州等港口,中國製造的絲襪、化妝品以及藥品仍源源不斷的向美國出口,從去年戰爭爆發至今,造成美國外流資金超過4億美元,而這些外流資金大都變成了中國的軍費用於購買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