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08章 委員長的心思 (第1/2頁)

加入書籤

還都南京!

進入民二十八年歲末,還都南京這個聲音越發的響亮,經過一年多緊張的建設,南京市重建中規劃的一座座官廳建築以及一系列的公務員公寓的先後完工,意味著還都南京的時機已經成熟,而對於國民政府而言,還都南京更多的卻是政治上的需要——畢竟在政治層面上,南京依然是中國的首都,而武漢不過只是臨時的政治首都罷了。(最新章節閱讀請訪問)

隨著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發表的《告別四川父老書》,在高度讚揚四川人民的同時,重慶完成了戰時首都的使命完成了,同樣也意味著“還都南京”已經正式進入政府的工作範圍。

不是一月,就是二月!

應該會在清明之前,當武漢各界流傳著“還都時間”時,在洛伽山上的蔣公館內,此時卻是一派歡喜之色,參加聚會的各國的使節、駐華軍官們,紛紛向蔣介石這位委員長表示祝賀,祝賀“他的軍隊”在北方取得了一場大捷。

“這場大捷奠定了未來亞洲十年的和平!”

面對北方的大捷,幾乎每一個亞洲問題觀察家都如此說道,而面對外國人的稱讚,蔣介石在“謙遜”的表示感謝的時候,他的心情卻又是複雜的。

“中國心腹之患,唯以蘇俄為最!”

這是當年作為“孫逸仙博士考察團”訪蘇時,蔣介石得到出結論,也正是從那時起“反蘇、防蘇”就被他認定為自己的使命與責任,而現在,北方一場空前大捷,似乎緩解了蘇俄對中國的威脅。

幾乎每一箇中國人,面對達裡岡愛的大捷時,都會流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笑容是燦爛的,在外人的吹捧中,在德國人、義大利人、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甚至日本人的吹捧時,幾乎所有人都變得有些飄然。

是的,在中國近代史上,在對外戰爭中,從沒有取得過如此輝煌的勝利——殲滅外**隊近三十萬!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中國僅只投入了不到25萬軍隊,根本就是以弱勝強嘛!

這樣的勝利足夠讓任何中國人為之自豪!為之驕傲,似乎一夜之間,人們看到了強國的希望了。

“這是一年來億萬國民至力國建所帶來的輝煌勝利!”

面對勝利《中央日報》如此這般的“巧妙”的將功勞歸功於“國建”,致力於國家建設的億萬國民們共同奠定了這場勝利,非一軍一將之功。(最新章節閱讀請訪問)

當然這只是官方的說辭罷了!或許報紙上可以這麼說,但是作為國民政府的實際掌權者,蔣介石非常清楚打贏這場戰役的是中**隊,但並不是“他的軍隊”或者說“中央的軍隊”,而是一支地方軍隊,儘管在一定程度上,這支地方軍隊又與地方軍閥的隊伍截然不同,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是“地方軍隊”。

“狡詐的甘為帝國主義列強與資本家代言人的中國北方軍閥!”

蘇俄的報紙如些這般形容華北當局,或許有挑撥之嫌,但作為中國最高權力的主宰者,蔣介石卻明白,這是事實,不可更改的事實!

勝利是讓人驕傲的,但是警惕卻又是必然的。人的心境總是如此的複雜,在一年前,他曾用“忠若明棠”去形容管明棠的忠誠,而現在,面對華北的勝利以及華北的劇變,他卻無法再像過去一樣,冷靜的去面對這一切,畢竟,政治的現實提醒著他,半獨立的華北當局,對於中央而言,一直都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隱患。

在有如戲劇的宴會結束之後,蔣公館再一次恢復過往的平靜,孔祥熙雙腿一伸,坐在沙發裡透口氣道。

“晦啊,瞧瞧,整個宴會上,到處都是誇他管哲勤的,似乎沒有他,這中國的局勢,不定就成了什麼樣子的了!”

作為財政部長,孔祥熙與華北一直都有些“不對付”,除去多次錢款之爭外,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在日軍撤出上海後,孔祥熙曾試圖藉助“漢奸”罪沒收一批企業,而管明棠卻站出來橫插一手,從而讓其打算泡了湯。

這會抓住機會自然小心翼翼的上起了“眼藥”來。

“外國人就是這種脾氣。”

外國人對管明棠的稱讚,蔣介石倒不覺得的有什麼大不了的,相比於稱讚,他更看重的卻是實際,更何況,他也知道,孔祥熙之所以對管明棠有一肚子意見,怕還是因為上海與財政部的事情。

“他們誇他們的,即便是把他誇上天去,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說到這,蔣介石卻是把話鋒一轉,看著孔祥熙問道。

“庸之,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怎麼樣在國建上作文章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