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74章 出征 (第1/2頁)

加入書籤

民二十八年,“保衛祖國!”的聲音,在這一年月,又一次成為了整個華北大地、整個中國大地上,最為蒼勁亦最為悲愴的聲音。(最新章節閱讀請訪問)

而這場戰爭的物件竟然是如此的出人意料,曾經的盟友,轉瞬間成為了中國的敵國,恰如同許多人所述一般“中國之近代,實際上是在日俄兩隻獵犬嘶咬中苦苦求生的歷史”,殘酷的現實,在提醒著每一個人——中國,是處於何等空前的民族危機之中。

中華民族,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是處於何等的風雨飄零中,戰爭在長城北數百公里裡大草原上展開,每天都有大小規模的衝突、戰鬥。幾十萬人馬於草原上,於天空之中往來衝殺,只有蒼天、草原與那夕陽才靜默無聲。

10月10日,“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在中華門東的平漢鐵路北平站,十餘條軍列邊,鐵石般地挺立著一個將軍的身影。他的手一直舉在帽簷邊,表情嚴峻,目光森冷。在他的身邊,鐵流一般地,望不到盡頭的持械軍人湧進站臺,湧過他的身邊,湧上火車。

剛剛接受的檢閱的部隊,在這裡踏上了征程,王潤波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踏上征程了,儘管早已經是久經沙場的宿將,但是此時,他的心情卻是凝重的,作為一名軍人,服從軍命是天職所在,但同樣作為一名軍事指揮官,他卻知道,經過漫長的等待之後,勝利的天平正在一點點的偏向了兵力更為雄厚的蘇軍,儘管他有著成功成仁的決心,但是……

10月,正值華北雨季之末,這一天在部隊接受檢閱之後,天空中陰雲擋住了驕陽,雨在下午時分降了下來。雨水不斷地沿王潤波的帽簷、肩章上淌下,他的軍裝早就溼透了,但仍然一動不動的站那裡。

此時的火車站上,喧天的鑼鼓聲夾雜著軍樂聲在空氣中激盪著,無數市民、學生、記者的注視,似乎一點都不能驚動他。彷彿他的心已經在北方邊疆了,飛到那片被異國竊占十餘年的國土上了。

數萬人官兵的長龍已經到尾巴上了,這時華品章、高至崇走過來了,與他們一樣,王潤波亦是畢業於黃埔,在華北叢集,黃埔並不意味著什麼,如果非要套用嫡系的話,恐怕,北方商學院的那些“商人軍官”,才是真正的嫡系。

但對於中國而言,黃埔卻意味著責任、榮譽與犧牲,是的,在過去的一年中,數以萬計的黃埔生在京滬、在山西,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犧牲去悍衛著他們心中的信仰,悍衛著自己的祖國,而現在,他們,這群身處地方軍中的“黃埔”亦將再一次,用生命去悍衛一個民族的尊嚴!

身為這一代中國人軍人,是幸運的,同樣也是悲哀的,三名將軍彼此注視著,他們從對方的視線中讀懂了什麼,北方的邊疆只有兩種可能,要麼成為他們的榮譽之地,要麼成為他們的血灑之地。(最新章節閱讀請訪問)

“昨天,校長髮來一份電報……”

注視著華品章、高至崇,王潤波用略顯得有些沙啞的聲音說道。

“讓我等無負黃埔之名!”

此時,在道出校長電報的內容時,王潤波的身體微微地、不被人覺察地顫抖了一下,是啊,無負黃埔之名!

“請長官放心,我等不成功即成仁!”

成功成仁!

這正是黃埔的信念!

這正是黃埔的魂魄!

在抗戰軍興的過程中,正是這個信念支撐著他們每一個,支撐著每一個黃埔生。而現在,當國家再一次面對外敵的威脅時,他們再一次道出了這般言語。

默默的點了點頭,王潤波的目光由森冷轉向熱烈,幾名衛兵為他鋪展開了一幅白布,按照中**隊出征的慣例,他應該給送行的百姓留下些什麼,留下什麼呢?

留下悲壯的言語?亦或是一副手書?

在綿綿的秋雨中,沉默良久之後,王潤波他用力咬破手指,用指間不住流淌的鮮血在那幅白布上寫下了一個大大的筆畫。隨後,是華品章、高至崇,隨後是百餘名出身農家、視野多少有些狹隘計程車兵。他們紛紛咬破手指,你一字、我一句,以拙劣的字型續成了一闋《滿江紅》,當這一面用鮮血書寫的《滿江紅》被展開的時候,現場先是一靜,隨後一陣肅然,幾乎所有人都將視線投向這幅血紅的字闕。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不知道是哪個學堂的學生率先唱了起來,這首《滿江紅》或許是中國最為流通的軍歌了,或許,中國每一支軍隊,都有屬於自己的軍歌,他們的軍歌或許悲壯、或許親民、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