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76章 朱可夫的號角 (第1/2頁)

加入書籤

莫斯科,一輛“吉斯”小汽車順著列寧格勒公路風馳電掣般疾馳而去,它用人們稱為“布穀鳥”或者“青蛙”叫聲的一種特別訊號的喇叭聲把迎面開來的車輛都嚇了一跳。(最新章節閱讀請訪問)“吉斯”駛過高爾基街、獵品商場和莫霍夫街,向左來了個急轉彎就朝保羅維茨塔樓大門衝去。

司機在大門口稍稍剎了剎車,好讓門崗望望車子裡面的人,讓他們看清這是他們很熟悉的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以及隨同其前來的參謀總長沙波什尼科夫。汽車兜過了克里姆林宮的伊凡諾夫廣場,拐進一條衚衕,停在門口,確切點說,停在門廊旁。這個門廊上面裝著鐵皮屋頂以及有花邊的金屬遮雨板。

在這裡,伏羅希洛夫和沙波什尼科夫迅速走上臺階,拉開了門,來到一個熟悉的前室。這位國防人民委員的目光一掃過搓衣臺就相信屋子裡是空蕩蕩的——就是說,斯大林那裡沒有任何“外人”,——於是他連忙掛好他的軍帽,向突出在左首的電梯走去。

來到二樓,伏羅希洛夫一行便匆匆穿過一間橢圓形的大候客室,這一次這問候客室是空的,就往右拐彎,順著走廊走去,走廊左首就是斯大林的辦公室。

“有什麼人嗎?”

伏羅希洛夫走進接待室,同坐在桌邊的波斯克列貝舍夫互相作了簡短的問候以後問道。

“只有斯大林同志一個人,”

波斯克列貝舍夫簡短地回答,站起身來,走到門後不見了,接著又馬上回來說。

“請進。”

走進斯大林的辦公室,此時斯大林在接電話,談話剛結束。他放下耳機,用輕得聽不出聲音的步子向伏羅希洛夫和沙波什尼科夫走過來。

不待兩人致敬,斯大林就打斷了他們的話詢問道。

“計劃制定好了嗎?”

這個問題問的似乎有些突然,但卻又顯得極為自然,斯大林握著菸斗盯視著沙波什尼科夫,這位蘇軍的參謀總長。

從8月23日,蘇聯與德國簽定了互不侵略條約,尤其是那份秘密議定書的簽訂,使得東歐領土和政治上的重新安排變成了現實,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17日蘇軍進攻波蘭東部,而宣告德蘇兩國的共同合作的第一批成果,在過去的一個兩個月間,透過協商,蘇聯又透過“條約”奪取波羅的海三國。

在這一目標達成之後,上個月,斯大林開始實施了對芬蘭的計劃,10月5日向芬蘭發出邀請,邀請芬蘭政府派出代表來莫斯科商討某些未經指明的“具體政治問題”,這個“邀請”的限期是兩天內作出答覆。

上個月,斯大林親自提出了蘇聯的主要要求:芬蘭同意簽署一項互助條約,把芬蘭西南部的漢科半島以及周圍地帶租給蘇聯作海軍基地,為期30年,割讓芬蘭灣內的某地島嶼,以及調卡累利阿地峽的一個相當大的地區,拆除卡累利阿地峽的防禦工事等等。雖說芬蘭代表團在莫斯科作出了一些讓步,但現在,斯大林反而厭倦了用外交方式解決問題,在談判正在進行的時候,他就已經決心吞併芬蘭了。

“是的,投入20個師,應該可以突破卡累利阿地峽要塞並徹底毀滅芬蘭那一地主資本家政權!”

瞧了瞧斯大林,沙波什尼科夫的回答顯得有些不太有把握。

“當然,根據局勢的發展,預計在突破卡累利阿地峽的曼納海姆防線之後,我軍亦將遭受大量傷亡,因此,屆時需增援部分兵力……”

曼納海姆防線是一條全長135公里,縱深達90公里的防線,是由參加構築馬其諾防線的比利時效地軍巴杜領導下完成的,歷時12年方才完工,除去大量的的永備工事和土木工事外,還有大量的諸如森林、湖泊和沼澤等天然障礙,在蘇軍參謀部看來,這道防線是佔領芬蘭唯一的障礙。

曼納海姆防線……

沙波什尼科夫的回答讓斯大林的眉頭微微一皺,他自然知道那道歷時十二年修建的防線,並不是短期內可以突破的,不過他並不懷疑他的軍隊可以突破那道防線,他在長桌旁的紅色長條地毯上走了幾步,接著站住了,轉過身子來厲聲地對沙波什尼科夫說道。

“戰爭總是需要增加兵力的,這是戰爭的必然。”

他頓了頓,加上一句。

“顯而易見,突破那道防線確實需要付出一定的犧牲,但是,為了蘇聯的安全,只能如此了。”

在作出這個決定之後,斯大林則在室內慢吞吞地來回踱著步,有時立定下來向說話的人提一個問題或插一句話。

終於在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