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71章 被點亮的未來 (第1/3頁)

加入書籤

“……請告訴每一個人,我們已經踏上新的征途,在這漫漫征途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將作為戰士奮戰在自己的崗位上!我們的熱情將會點燃這個時代,並將照亮整個國家……”

民二十七年管明棠於武漢機場答記者問

站在車窗旁邊。

列車逐漸慢下來了,眼前出現趙益民所熟悉的火車站的景色:並不算熱鬧的縣城火車站、扳道員的小亭。

想到過幾分鐘就離開城市,趙益民的心情既不覺得激動,又未有一絲的懊惱,作為一名師範學生,在去年6月畢業,和其它的師範生一樣,他在軍隊中接受三個月的軍事訓練,在軍事訓練結束後,就需要前往所分配的學校任教——一所農村國民小學或者國民私塾。

根據《華北地區教育法案》,由接受免費教育的師範生需要前往鄉村服務五年,沒有任何特例,除非其願意支付十倍於就學期間由政府負擔的學費以及生活費,至於試圖逃避義務拒絕前往鄉村任教者,警察局會發出通緝令,懸賞高達千元,逮捕歸案後,則會以“詐騙、逃避義務”等多重罪名處於重刑。

但前往農村服務,並非沒有任何好處,除去享有由綏靖公署發放的鄉村教師津貼之外,根據《教育法案》前往鄉村服務五年的教師,在報考大學時,可以享受加分待遇,如果其決定定居所執教的鄉村,除可獲得安家費——政府提供住房、免費療養院休假等諸多“特權”外,還將會成為“留鄉紳士”的榮譽稱號,從而成為鄉村最體面的“上等人”。

罰與賞,兩權相害取其輕!

這種制度早已邯彰專區實施多年,而現在,同樣的條令亦與山東、河北、察哈爾實施,沒有人會去懷疑綏靖公署只是說說,在過去的多年間,透過報紙、雜誌,他們知道邯彰的官員最為不齒的恰是以得免費師範教育為目的,卻無意致身教育的“師範生”,一但上了法庭,往往會勒以最高刑罰。

想到明天一早,當在小房間裡一覺醒來,自己就要成為辛集莊國民私塾的一名綜合教員,趙益民的腦海中又一次浮現出了他所熟悉的鄉村——清晨時雞鳴,大車走過的轔轔聲,聽懶洋洋的犬吠——所有那些聲音,都是在城市中,尤其是學校裡很難到的。

但,在接下來的五年中,鄉村將是會他的歸宿,但天知道,對於趙益民而言,當初就讀師範,不過只是因為師範為他提供了免費的中學教育,僅此而已,但是現在……以後的五年他必須要呆在鄉村裡。(最新章節閱讀請訪問)

真是……

曾經城市裡的一切都過去了。繁華的城市、熱鬧的街道,還有那充滿希望的生活——一切一切,都過去了。

從現在開始,他不過是一個鄉村的老師……

列車馬上就要靠站,一到站臺上,趙益民就會看見站臺上一個青年人,手中舉著一個牌子,牌子用毛筆書寫著有力的而端正的楷書“趙益民”,也許,這個青年是辛集莊合作社的一名社員,當兩個人碰頭之後,他趙益民,就從一個師範生,正式成為辛集莊國民私熟的“綜合老師”了。

回到自己的鋪位前,從臥鋪上拿了手提箱,趙益民告別過同車的人,就向車門走去。

“您一定是趙先生吧!”

放下手中的牌子,辛明禮熱情的招呼著面前穿著黑色校服的,年齡比自己還小上三四歲的年青人。

“俺們盼星星,盼月亮的,可把您盼過來了,你不知道”

從趙益民的手中接過他的手提箱,照老習慣抬起箱子往肩上一擱——他從前當過搬運工人,

“去年各鎮才辦了高小,只有中心村辦了國民小學,這不,熟裡的王先生,這兩個月一直在城市接受什麼培訓,好了,您這一來,俺們村……是俺們社,也就真正有自己的學堂了……”

辛明禮一邊走,一邊說著,他口中所說的那些,趙益民在學校時,就曾聽說過,去年三省光復後,公署制定的教育計劃首先是於縣、鄉、中心村興建擴建一批中學、高等小學以及初等小學,而今年的三省教育目標則是——一社一學,沒有私熟的,興建國民初小,已有私塾的則對私塾加以改造。

“辛社長,從這裡到村子裡,有多遠啊?”

這辛集莊離文明有多遠?

“不遠,不遠,坐六個鐘頭的洋汽車到梁鎮上,到時候天就晚上,咱們在鎮上睡一覺,明個我再坐幾個鐘頭的馬車就到了……”

十一個鐘頭!

辛明禮的回答,讓趙益民的心間一寒,此時他的腦海中立即湧現出了四個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