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63章 美國的反應 (第1/2頁)

加入書籤

時光進入1939年的初秋,幾乎整個世界都被戰爭的陰雲籠罩著,9月1日,德國向波蘭宣戰,德國入侵波蘭,而作為波蘭的盟國,在試圖調解失敗之後,9月3日上午11點,英德兩國進入戰爭狀態;下午5點,法國也向德國宣戰。(最新章節閱讀請訪問)

儘管英法兩國對德國宣戰後卻都按兵不動,僅在海上有所交手,這種狀態的戰爭被美國記者稱之為“假戰”,但是任誰都知道,戰爭的陰雲已經降臨於世,嗅覺靈敏者更是從那濃濃的戰爭陰雲中嗅到了世界大戰的氣息。

當亞洲、歐洲的上空被戰爭的陰霾所籠罩的時候,有著“東西兩大洋”作為天然屏障美國,依然堅持著自己的孤立主義,儘管在去年調停中日衝突時,美國曾經證明了自己的影響力,但在美國的國會看來,美國能做的也只是如此了。

“……就目前駐北平領事館以及駐華軍官團的考察證明,這是一場由蘇聯精心策劃的,其邊防部隊以追捕逃避殺害的僧侶為由進入中國,在遭遇中國邊防部隊後,立即向其開槍,從而挑動了邊境衝突,隨後大規模相對應的邊境衝突,隨之在中蒙邊境爆發,並最終醞釀成一場隨時即將爆發的大規模衝突,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蘇聯之所以策劃這場衝突,其目的是旨在謀求其遠東安全,透過對中國的進攻,從而緩和蘇日關係,並最終促成蘇日締結盟約,”

冷瀝的秋雨在橢圓型辦公室外下著,而在辦公室內科德爾。赫爾國務卿則如實的向羅斯福彙報著中國與蘇蒙間的衝突,對於已經上演數月的中國與蘇蒙衝突,或許美國的輿論並不關注,但是作為美國總統,羅斯福卻一直關注著那裡。

在羅斯福看來,這場衝突完全是沒有任何徵兆的,其突然性,正在一點點的扭轉著遠東的局勢,不僅對遠東剛剛平復下來的局勢造成了衝擊,甚至倒致了局勢的進一步惡化。在中蘇蒙邊境衝突爆發初期,當時國際局勢雖以顯現,但卻並不像現在這般惡劣,甚至在羅斯福看來,中蘇蒙邊境衝突,在某種程度上,拉開了序幕。

“四個月前,邊境衝突爆發,兩個月後,德國與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而在上個月,蘇聯與德國共同入侵了波蘭,不過只是幾個星期,波蘭便亡國,現在,歐洲的大戰已打響了,而在亞洲,根據我們所掌握的情況來看,日本正因是否同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而進行爭執,但受德蘇締結互不侵犯條約的影響,可以預料的一點是,蘇聯正在一步步的滑向一個極為危險的邊緣。”

在作出這番評價之後,羅斯福緊鎖的眉頭中帶著濃濃的憂色,去年,在他的倡導下,美國成功調停了中日衝突,而現在,蘇聯卻又試圖透過武力手段解決遠東問題,以構建其“安全網”,這無疑是是極其危險的,

在歐洲,德國已經發動了戰爭,他們和蘇聯人一道,共同瓜分了波蘭,如果用極富擴張****來形容希特勒的話,那麼,蘇聯同樣也是如此。

“歐洲的戰爭只是剛剛開始,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幾個月內,歐洲的戰爭規模將會越來越大,捲入的國家將會越來越多,而這場“靜坐戰爭”亦會隨之結束!而蘇俄對中國的進入,這是一種極為危險的變化,而這種變化,甚至將會影響到未來亞太地區的態勢,一但日本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那麼勢必會造成日本將視線轉移到太平洋、轉移到東南亞,這無疑是極不符合美國利益的,我們必須要充分考慮到這一威脅!”

威脅,對於羅斯福而言,他所關注的重點是歐洲,歐洲才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亞洲的事物,則儘可能的維持現狀,而去年之所以介入調停中日衝突,正是基於這一原因,當然,更為重要的一點是,中日衝突嚴重影響了美國的商業利益,正是應美國工業集團的遊說,在獲得國會方面某種程度上的贊同之後,白宮方才積極與英、法等國協調一致,調停中日衝突,但是現在呢?

現在美國有可能去調停蘇中衝突嗎?

“總統先生,我想,在那裡,我們並沒有多少可以使用的籌碼,而且,我個人認為,斯大林與希特勒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希特勒所需要的是擴張,而斯大林已經得到了屬於中國的蒙古,現在蘇俄之所以同中國發生衝突,我個人認為,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其是為了報復中國方面的背叛!”

背叛?科德爾。赫爾國務卿的話,讓羅斯福等人的眉頭無不是微微一跳。

“是的,總統先生,畢竟,在中日衝突爆發後,蘇聯曾給予了中國數億美元的軍火援助,而中國的停戰,卻使蘇聯曾經的計劃——藉助中國牽制日本,從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