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80章 國之根本 (第1/2頁)

加入書籤

“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大學教育,但是幾乎每個人都有機會接受小學教育!”

何思源的回答,讓管明棠滿意的點點頭,這正是自己選擇何思源作為山東省主席的原因,他是教育家出身,所以,相比之下,他更懂得教育的重要‘性’,而擁有4000餘萬人口的山東,在未來將是北平綏靖公署或者說華北集團軍群這一自己向軍委會爭取到的“突擊軍”番號的兵員大本營,不僅如此,這裡還將是未來工業建設的勞力大本營。免費小說門戶【首發】

山東即將北平綏靖公署的人力大後方,又是工業大後方,而這一切都要求山東必須建立起不遜於專區的教育體系,而在這個覆蓋全民的教育體系之中,小學教育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一環,相比於掃盲教育、中學教育甚至職業教育,小學教育將奠定山東以至於華北的未來。

“確實如此,對於後進國家而言,他們的強大,從來都不是沒有理由的,而最根本的理由,甚至可以說最為共通的理由就是教育,就是他們極為重視教育!”

何思源不無感嘆的說道。

“19世紀,普魯士打敗法國,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德意志民族的崛起,在小學老師的講臺上就決定了。”,同樣的道理,用在日本身上也是極為恰當的”

望著泥黃‘色’的大海,何思源的視線投向東方,隔著大海的正是那位惡鄰。

“多年前,我曾前往日本考察教育,在一所日本小學,我看到了明治維新時的日本教學掛圖,當時因為教科書很貴,所以老師使用教學掛圖上課,透過教學掛圖。一個七八歲日本小學生就知道萬里長城、知道金字塔、知道世界七大洲,也知道基本的科學常識,同樣也知道動植物,甚至人體器官知識,到三十四年前,在擊敗俄羅斯之前,日本已經普及了四年義務教育,日本的知字率更是超過95%以上,居世界首位……”

當何思源感嘆著日本教育的發達時,管明棠頗以為是的點著頭贊同道。

“任何人研究明治維新或者研究日本的近代崛起,都無法忽視一點,日本將教育確定為“立國之本”,而在這個過程中,初等義務教育,也就是小學教育,作為整個教育制度的最低階段,作為對最多數國民進行教育的機關,明治政fu從一開始就集中力量來抓……”

在長久的沉思之後,管明棠望著渤海說道。

“自今以後,一般人民、華族、農工商及‘婦’‘女’,務其做到邑無不學之戶,家無不學之人”

在引用明治維新的《學制》之言時,管明棠不禁在內心裡佩服那些日本人,從明治維新開始,他們就認準的教育是強國之本,短短的幾十年,日本透過教育改變了國家的命運,在二戰後,日本人又在廢墟中再次拾起教育,在短短不到一百年內,兩次成功,無不證明著教育的成功,教育的成功為日本培養了大量國家管理人才和科學技術人才,從而為其奠定了近代工業國以及後來國家崛起的基礎。

在這方面,即便是作為他們的敵人,管明棠也發自內心的佩服他們。

“五年前,當我創辦公司的時候,公司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但是國內能提供多少呢?公司不得不從歐洲吸收了數以萬計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也正因如此,公司才創辦了北方高等專科學校,以及其它的一系列的學校,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只有大學才能決定一個民族的文明高度,所以我把目光集中在全世界的那些頂尖的大學,我會特別嚮往、羨慕那些學術大師們,嚮往著那些學術大師們培養出來的人才,嚮往著發達國家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力資源。但是,在創辦北方高等專科學校的時候,我卻發現,中國的中學教育,卻不能為大學提供足夠的生源,而小學亦不能為中學提供足夠的生源,師範教育的滯後,又使得無法建立儘可能多的小學,正因如此,我才發現,比大學更重要的是中學,比中學更重要的是小學,而‘欲’建設小學,又需要建設師範……”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非常複雜的問題時,提及舊事,管明棠的神情中略帶著些許無奈,當然,他絕不會提及自己創辦師範學院的“政治考慮”,如果說一開始是政治上的考慮,那麼現在,透過對這個時代的瞭解,他才發現,小學的重要遠超過他的想象,而最令人慶幸的是,相比於五年前,他卻可以提供足夠的師資力量,在短期內實現華北教育的銳變。

“可以說,小學最為重要,如果沒有好的小學,就不會有好的中學;沒有好的中學。就沒有好的大學。當然,也有很多人的意見正好相反,所以就有一些人和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