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9章 國防策應會議 (第1/2頁)

加入書籤

8月1日,此時的南京已全然變成一座火爐,往年的這個時候,南京的軍政要員會移行廬山,於廬山行營處理政務,而今年卻與往年不同,軍政要員在正值盛夏時返回了南京,而在進入8月之後,南京這座中國的首都完全被一股沉悶而壓抑的氣氛所籠罩著。

23天前,南京的大學生和熱血青年們曾經為發生在盧溝橋的槍聲而歡呼,當委員長髮表廬山講話,實施抗戰的訊息傳來的時候,人們幻想著戰爭的勝利,想象著東北的收復,但是隨著接二連三的訊息傳來,人們被殘酷的戰場形勢給驚呆了。

當29軍吉星文團盧溝橋奮起抗戰,贏來了全國各地的歡呼、慰問。面對上海等地的捐款和慰勞品,宋哲元竟加以拒絕而不敢收下,並電告上海各界:“遇此類小衝突,即勞海內外同胞相助,各方盛意雖甚殷感,捐款則不敢受。”

隨後,其又一味與日軍議和,而對蔣介石三令五申要宋哲元加緊平津戰備,儘早集中兵力以防不測,萬不可為日軍所欺騙,並以少有的慷慨姿態緊急命中央軍北上平津,支援宋哲元的第29軍。但宋哲元當即電示南京國民政府,請求暫緩派援軍北上,以免刺激日本人,影響與日本駐屯軍的交涉。蔣介石辛辛苦苦調去的中央軍竟被“友軍”擋在保定,眼看著29軍被日軍各個擊破而無法相助。

從7月27日開始日軍發動全面總攻以來,至8月1日,用了僅僅短短不到l周時間就佔領了河北心腹地區大片土地,華北局勢的惡化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在局勢的影響下,此時的南京空氣也變得緊張起來。

“8月1日以後,實際宋哲元的29軍絕大部分部隊已經撤退到河北的涿州到靜海一線,完全退出了當年的平津地區。由此日軍已經基本控制了中國北方最發達的平津兩市以及周邊地區。”從8月1日開始,平津一線日軍暫時停止全面進攻,派出一部進攻長辛店一線,將29軍僅存的一小股部隊擊退出平津地區。就現在的形勢來看,他們並不是準備停手不打了,而是他們由於兵力有限,不能四面出擊,必須商討下一步的主攻方向,截止8月1日,日軍在原有華北兵力1個師團又3個旅團的基礎上,又從關東軍調動一個半旅團的精銳部隊約l萬多人趕赴平津一線……”

在大本營作戰會議室內,由新上任的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簡單向大家介紹了華北作戰情況。當馮玉祥講到華北的國軍各線作戰不利,損失巨大,日軍部隊進展很快,國軍幾乎無力阻擋的現實以後,參加此次會議的將領或是表情嚴肅,眉頭緊鎖,或是低頭抽菸不語。

儘管,目前涿州,保定之間的國軍有萬福麟東北軍等雜牌軍3萬多人,另外還有約10萬中央軍在石家莊到保定一線,還有29軍敗退下來的部隊5,6萬人,而在邯彰還有近6萬新一軍,也就是說河北省北部國軍總兵力約267j-人。除此以外,還有大約257j-中央軍在津浦鐵路,隴海鐵路一線,隨時可以開入河北,換句話說國軍很快會在河北省集中近50萬大軍,雖說對日軍依然有兵力優勢,但華北的局勢依然不容樂觀。

在馮玉祥介紹華北作戰情況時,坐於首座的蔣介石則是神情凝重的聽取著馮玉祥的彙報,他非常清楚華北戰局崩潰的原因,非戰之過,實是人之禍,舊軍閥的那些陳規陋習在華北之戰中,盡顯無疑,但是法不責眾。面對眾多將領的無能和失職,他欲懲也無從下手,只能權且先記在賬上。但從這一仗,他已意識到了手中雜亂的200個師究竟能有多大的戰鬥力,更認識到了造成這200個師軍力大減的根本原因。

在馮玉祥彙報之後後由希特勒派來的德國軍事顧問團團長馮·法爾肯豪森將軍講述他擬定的華北決戰的計劃,作為一個典型的軍人法爾肯豪森一開口便從軍事角度上介紹了他的華北決戰計劃。

“集中國軍全部主力於華北,以石家莊,保定,德州一線為第一道防線,黃河一線天險為第二道防線,以這兩條防線作為和日軍決戰區域,盡一切力量阻擋日軍前進。”

法爾肯豪森將軍是嚴謹細緻的德國人,而且有著非常高的軍事素養。他非常詳細一點點說出自己的計劃,包括具體防禦戰略的每一個細節,甚至精確到每一個團的使用,前後說了1個小時。

“法爾肯豪森將軍!”

就在法爾肯豪森講述著由其制定的決戰計劃,當講到一半的時候,與會的白崇禧將軍站了起來,打斷他的話。

七七事變爆發以後,蔣介石立即請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來南京商討對策。白崇禧隨即,從桂林乘坐法制小飛機趕赴南京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