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35章 夏季攻勢 四 (第1/2頁)

加入書籤

灰色黎明的天空上閃爍著稀疏的晨星。風從天空中吹來,吹散了空氣中的硝煙。

在過去的半個月間,在這條戰線的前後,數以十萬計的部隊在往重要的戰略地帶集結,各級指揮部和輜重隊都擁擠在鐵路樞紐站上。在各級指揮部裡制訂著大規模進攻計劃,將軍們在辛勤地研究地圖,傳令兵在賓士傳送戰鬥命令,數以十萬計的官兵都在戰壕中、要塞裡或是營地內等待著進攻的命令。

6月2日下午2時,就在第六戰區于山東實施反攻的當天,日軍將數量空前的多達上千門大炮安置到指定地區,隨後,開始時朝著的第六戰區的國防線進行炮擊,除去永備戰壕外,那些土木戰壕,幾乎被翻了個兒。幾乎是在猛烈的炮擊一開始,守衛防線的國民自衛軍便立即根據命令放棄了第一道戰壕,只留下一些監視哨和少數藏身於防炮洞內的阻敵部隊,在日軍的炮火向後方延伸時,他們又放棄了第二道戰壕,退守第三道戰壕,而第三道戰壕則是以要塞為核心。

在短短數分鐘內,日軍既向中國守軍防線上的各個突破點發射了數以萬計的炮彈,這幾乎創造了一個記錄——日軍一次戰役準備發射炮彈數量記錄,在他們看來,幾乎沒有任何軍隊能夠承受如此猛的炮擊。

幾乎是在炮擊的同時,數以萬計的日軍呈現波浪以排山倒海之勢衝出了的戰壕,黃色的人群如海浪般奔騰、擴充套件開去,對於習慣了迂迴作戰的日軍而言,類似的正面強攻是陌生的,但卻又不得不如此,綿延至少太行山的防線,幾乎完全阻斷了其迂迴側翼的可能,雖是如此,日軍仍然選擇了多達十個重點突破點,這些突破點又是防線上最為薄弱的環節。

“這裡是兩個師的防禦結合點,是最薄弱的位置!”

透過潛望鏡中,梅津美治郎默默的說道,一直以來,對邯彰軍的情報蒐集可以說是最為困難的,許多情報只有透過公開資訊獲得,儘管如此,依然還是透過有限的空中偵察和過去的尖兵偵察,獲得了一些情報,從而選擇一些突破點。

“突斯給給!”

像是浪濤一般的日軍在被炸的東倒西歪的鐵絲網前澎湃著,似巨浪一般朝著防線洶湧而去,而在他們進攻的時候,卻出人意料的,沒有遭遇到抵抗。

留守於前線各觀察哨、機槍堡內,上千雙眼睛正凝視前方越來越近的敵人,而炮兵觀察哨內火炮校射軍官依在炮隊鏡後方,不斷的大聲喊出一個個數字,於此同時,在十數公里至數公里外的炮兵要塞內,炮手們則在炮尾輪起胳膊轉動兩機,按照之前標定的方位調整射角,沉重的12英寸要塞炮那體長的炮身隨之指向遠方,在要塞炮塔地下的彈藥庫內,彈藥手已經將炮彈裝入升揚機,而在副炮臺的火炮後面,堆積著已經安裝引信的炮彈。以炮臺向前延伸數十公里,幾乎所有的位置都已經被炮兵偵察們加以標定,從而可以形成有效的炮擊,甚至在過去,他們還曾多次實施校射,以提供最精確的炮火,現在,只待敵軍進入位置,他們就能夠提供最為精準且又猛烈的火力。

實際上不單他們,師屬野戰炮兵、迫擊炮兵,亦同時作好了射擊準備,諸元校準、炮彈入膛,只待命令下達,就可以立即實施射擊。

“檢查引領!”

又一次,炮臺臺長、炮長們大聲下達著命令,在彈藥檢查了炮彈的引信時,炮長和炮手們焦急的等待著“開炮”的命令。突然電話聲打斷了炮臺內的死寂,隨著炮長們的重複著耳機內傳來的指令,炮臺內的靜寂被打破了。

“十秒倒記時!”

在接到了命令的炮手們精神為之一振,炮長們立即按下秒錶,相比於野戰炮兵,國防線上的要塞炮兵,無不是畢業於炮兵培訓學校的最優秀的的學員,他們比邯彰軍任何一支炮兵部隊更為出色,畢竟他們將是北方前線能否堅守的根本。

“五秒!”

“四!三!二!開火!”

隨著秒錶指標的轉動,命令首先於三聯12英寸裝甲炮臺內響起,畢竟12英寸要塞炮是初速最快的火炮,在三聯炮塔齊射時,天地幾乎被炮焰耀的通紅,幾乎相隔不到3秒,155公厘要塞炮鳴響了,隨後依次是105公厘榴彈炮、二四式野戰炮……

而在要塞炮群、野戰炮群先後鳴響的時候,在3號國防要塞的中央指揮室內,用鋼筆在作戰日誌上記下了這一時刻:民國27年年6月2日下午2時17分35秒,中國陸軍炮兵第一次於實戰中實施同時彈著戰術……

數以千記的炮彈依次按照預定的時差飛出炮口,發出各種聲響不同的嘯聲朝著浪式衝擊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