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21章 武漢 (第1/2頁)

加入書籤

民國二十七年,中、日全面戰爭進入第二個年頭。在過去的十年月間,華北、華東大地的相繼陷落,儘管南京依然在堅守,冀魯西依然飄揚著中國的國旗,但時進五月,作為戰時中國道教的武漢,氣氛卻顯得有些緊張。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日軍多次組織遠端轟炸機對武漢這座中國戰時首都,同樣也是大後方最重要的工業基地進行轟炸,在淞滬會戰中一舉揚名的中國空軍則拼命保護武漢的上空,但空襲,對於武漢而言,影響並不大,真正使得武漢的氣氛緊張的卻是發生了下游南京的戰事,任何一個撤往武漢的都清楚的知道——南京一但陷落,那麼日軍的下一個目標,必然就是武漢!

天悶熱得厲害,儘管辦公室內裝有空調,但是因為電力供應的關係,耗電的空調還是關閉了。大量的工廠撤入武漢,在繁華了武漢工業經濟的同時,也帶來的電力供應的問題,儘管在漢口、武昌有多輛火車電站供電,但是電力供應依然顯得很是緊張,作為大本營統帥的蔣介石只能以身作則——節約用電。

牆壁掛著巨幅作戰地圖,辦公桌上堆滿各種電文,坐在辦公桌後的蔣介石,額頭處冒著些許汗滴的他的雙眉微鎖,正在批閱電文。像往常一樣,他先翻閱過去一天的各戰區彙報的戰況。就整體上而言,現在的戰況既沒有進一步惡化,也沒有一絲的好轉,現在戰事正酣的只有兩個地方,一是徐州,一是南京。

前者,李宗仁指揮一群雜牌軍竭盡全力的試圖阻擋日軍的進攻,但是在邯彰吃過大虧的華北派遣軍卻是採用穩紮穩打的戰法,一步步的進逼徐州,在三個師團近八萬日軍的進攻下,徐州的淪陷只是時間問題,若是徐州淪陷了,那麼……

想到南京,蔣介石不由的站起身來,南京的抵抗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原本在他看來,新一軍只有堅守一個星期,就已經足夠了,而現在,新一軍卻以劣勢之兵堅守了近一個月,而且給予敵人以重大殺傷。

但新一軍為什麼能堅持到現在?

原因再簡單不過,一是源源不斷的後勤補充,從新一軍接防南京,第六戰區就向南京補充了近三萬噸各種物資,而且又調了重炮、野炮各一團於江北支援南京,二則是源源不斷的兵力補充,先是第六戰區自行補充,從十幾天前,中央亦調兵增援南京,現在更是多次調發上萬名徒手兵增援南京。

可若徐州失守了,南京,還能再堅持多長時間?

想到這,蔣介石皺了皺眉,手中的毛筆狠狠的在紙上著了一點。如果沒有後方的補給,南京恐怕很難再堅守下去,而徐州的雜牌軍卻又是不堪一擊的,一但徐州淪陷的話的……

南京也就守不住了!

如果南京失守的話……想到這,蔣介石不由的想到了蘇聯的援助,蘇聯的援助是雪中送炭的,現在憑藉著蘇聯的援助,中央已經編成了十個蘇械師,甚至還編成了一個裝甲師,現在,國軍正憑藉著蘇聯的武器,一步步的恢復元氣,儘管明知道,蘇聯慷慨的背後隱藏比日本更加惡毒的狼子野心,但是,如果沒有他們的援助,反攻只是夢想,甚至防禦亦是難上加難。

如果南京淪陷,國際輿論影響,蘇聯停止援助的話,那麼結果就是不堪設想的。而這正是在過去的一個月間,多次調兵支援南京的原因所在。

可徐州失守了,南京能守住嗎?

想到這,蔣介石的眉頭緊皺著,現在南京失守會對國際輿論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心情沉重的思索著,蔣介石站起身,離開辦公桌,走到畫滿紅藍軍隊標號的地圖前,凝視著地圖上的敵我形勢,陷入深思。

他知道,戰場上現在的態勢,對兩國而言,無論中國亦或是日本,都沒有誰獲得真正的優勢,但實際上,卻對中國有著一定的優勢,日本有限的戰爭動員潛力,因為兩個戰場的同時作戰已經被耗盡,中國贏得了戰爭上的主動權,但戰爭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目前兩個戰場的日軍,隨時都有可能匯成一股,如果他們一但匯成一股力量,那麼,無論是投入華北亦或是華中,其結果都是災難性的。

在雙方兵力的對比上,國軍佔有一定的優勢,但在戰鬥力上,國軍卻處於劣勢,國軍的兩百多師,根本無法抵抗,總兵力已經達70萬之眾的日軍。在日本留學的經歷,使得他了解日本人的性格。

狂妄且極度輕視中國人的日本人,是絕不會停止進攻的,一但獲得戰場上的優勢,那怕只是區域性優勢,他們都會繼續發動大規模進攻,以謀求佔領全中國,而他們的的野心也正是如此。

對於現在的日本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