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98章 南京風雲 (第1/2頁)

加入書籤

“在中日兩國間的戰爭爆發之後,面臨軍事強國的入侵,一個隨時可能崩潰、瓦解、滅亡的中國,展開了對抗強敵的“全面抗戰”數以百萬計的中國軍人,在戰場上用血肉與生命鑄就著這個國家的防線,他們要在一萬個不可能中,尋求那一個可能……擊潰敵人,這種情懷是悲壯的……”

《時代》l938年1月刊

四月的春風剛剛吹綠長江兩岸,戰爭的陰雲再一次籠罩了南京,這座中國首都的上空,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從上海方向撤入國防線的數十萬官兵,依託防線展開了堅苦卓絕的防禦作戰,在皖南的山區,十數萬官兵依託山地,拼命阻擋著日軍的入侵。

幾乎是在春節剛過,日軍大本營就下達了進攻南京的命令,隨即上海派遣軍十餘個師團開始從多個方向向南京發起進攻,儘管依託國防線、山地,數十萬國軍官兵不計代價的阻止著敵軍的進攻,但戰線還是一步步的向著南京逼近。

儘管四月裡春光明媚,但此時的南京卻籠罩於一片陰雨之中,而南京,這座中國的首都的空氣卻比天氣還陰沉,儘管早在去年l2月,在國軍撤出上海時,國民政府即已遷都重慶,同時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這位名義上的最高領袖亦已乘永綏號軍艦趕赴四川,也標誌著南京遷都的開始,但南京於心理上依然是中國的首都。

“日軍攻克防線,正步步進逼鎮江,南京屏障盡失!”

“日軍攻克,佔領廣德……”

一個個戰事不利的消接二連三的從前方傳至南京,去年歲末,大上海開始在日章旗的陰影中黯淡下去了。在過去的幾個月間,日章旗的陰影,迅速地掩蓋了江南的田野,而此時日章旗的陰影,籠罩到南京來了。

四月一日,對於作為中國最高領袖的蔣介石而言,可謂是度日如年,在持續八個月的抗戰之後,不過只有兩百個師的中國軍隊,為抵抗日軍的入侵可謂是精銳盡出,而作為抗戰中流的近八十萬中央軍更是傷亡慘重,僅中央軍校畢業軍官陣亡就多達上萬人之多,軍官是軍隊的靈魂,八個月的苦戰,正在一點點的消耗著中國的元氣。

雖說四月正值初春,按道理天氣應正是宜人之時,但是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辦公室內,身著軍裝的蔣介石卻總不那麼舒服,全身熱得厲害,連他那光光的頭頂上也滲滿了細密的汗珠。南京,是守還是不守?自去年7月中日開戰以後,尚不到一年時間,中國的半壁河山便已淪入日本人之手,儘管現在民心士氣並未因半壁江山的陷落而人心沮喪,但如果作為中國首都的南京失守,那麼會對民心造成何等重劍,會對……但南京如何守得?日軍十一個師團從浙江、蘇南兩個方向南京進攻,佔領山東的華北派遣軍更是隨時準備進攻徐州,如果不是邯鄲的航空隊不斷對平沈鐵路、津浦鐵路突襲,且有數十萬游擊隊於敵後實施破交戰,只怕現在華北派遣軍已經南下了。

萬一華北日軍南下,在徐州的李宗仁,指揮那一群雜牌軍,又能擋住日軍嗎?如果他擋不住日軍,華北日軍兵進浦口,與南京隔江相望的話,面臨三路夾擊的日軍南京又豈能守處住?那棄守南京呢?這個念頭不過是剛剛浮現,蔣介石的心中便湧起陣陣不甘之意,更多的卻是不服氣,儘管現在看來戰爭爆發之初,中國的確高估了自己,但日本卻嚴重低估了中國,在上海,日軍傷亡愈十萬餘,在上海的一戰,為中國贏得了聲望,毀滅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在華北,儘管有著初期的失利,但是邯彰保衛戰的輝煌勝利,更是震驚了整個世界,可以說,無論南北兩個戰線,都令中國一舉扭轉了“幾千個外國人就能佔領他們的首都……”的印象,全世界沒有任何國家會產生再與中國簽定不平等條約的幻想,這一切,都是這場戰爭所贏得的。

如果南京失守的話……想到棄守南京給國民心理,給國際輿論帶來的衝擊,蔣介石便知道南京必須要守,但又想到在上海前線,數十萬軍人用生命氣血肉抵抗著日軍的入侵,想到數十萬軍人的犧牲,他的心中便是一陣抽緊,眼角竟有些潮溼。

他的情緒從沒像今天這麼低落過。能建立起今天的大業,他雖然經受過不少次挫折,有幾次甚至不得不一個人亡命日本,但那時的執著和熱情似乎要比今天高。那時的他似乎已眼望光明,儘管有時也摔倒,但信心卻極強。可今天,作為一國的領袖,國民黨的總裁,他想問題,看事情卻有些患得患失,反倒沒當初那麼灑脫了,他不願中國亡在國民黨手中,更不願中國亡在他蔣介石手中。千世功名可無,千秋罪名卻決不可有。

面對開戰後的接二連三的敗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