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89章 歐洲的希望 (第1/3頁)

加入書籤

1942年,德國人發動了奪取蘇聯高加索石油產區的戰役,代號為“藍色行動”。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藍色行動”目的在奪取石油,卻由於石油供應不足而失敗。高加索作戰過程中,“燃料匱乏是向山區進軍的致命傷。那些裝甲師有時等待新的供應,一停就是幾天。這種致命傷使德軍坐失良機。”會戰後期,同樣是由於德軍裝甲部隊燃料不足,使得它們解救被蘇軍圍困的保羅斯軍團的努力化為烏有。而事實上,那裡距離包圍圈的距離僅為30英里。

作為貧油國家,德國進軍速度越快,其戰略縱深也變得越來越大,石油供應線自然也拉得更長,從而為敵國打擊創造了更便利的空襲機會,同時他的石油消耗也就更大,最終,石油供給對於德國而戰變成了一個惡迴圈,徹底擊垮了德國,到戰爭後期時,因為沒有燃料,德國的戰鬥機部隊只能按兵不動,不能有效攔截英美轟炸機,而英美轟炸機對德國合成燃料工廠的轟炸,更是進一步惡化了石油的供應,油料的不足使德國飛行員訓練也受到很大的影響,每人每週分配的油料只夠飛一個小時,致使飛行員的補充日益困難,到阿登反擊戰時,更是由於燃料的耗盡而以犧牲結束,最終,幾近枯竭的石油供應使德國的戰爭機器完全陷入癱瘓,德國完全陷入了絕境,飛機和戰車因為沒有燃料在地面被摧毀,德國退回到騾馬和人力的時代,最後他們輸掉了那場戰爭。

但是,如果德國獲得足夠的石油呢?

“德國796萬噸、法國359萬噸、荷蘭240萬噸、奧地利286萬噸、義大利267萬噸,波蘭70萬噸、捷克……”

翻看著手中的資料,管明棠的臉上笑容越發燦爛起來。

或許“如果二戰德國擁有足夠的石油……”在後世,一直都是一個偽命題,但在另一方面,的確,依靠其本土以及佔領區的地下石油確實能夠滿足德國的需要,儘管這個數字不過是1965各國的石油產量,但卻是在發現北海油田之前的,各國陸上石油產量,而這則意味著德國完全可以獲得充足的石油供給,當然唯一的前提就是——如果這些油田進行大規模開採的話!

二戰時,為了滿足德國對燃料的需求,德國耗費上百億馬克修建立了上百座全成燃料工廠,如果他們的本土石油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那麼德國便可以將興建合成燃料工廠的資金、產能用於軍事裝備的生產,東線可以得到更多的戰車、更多的飛機,當然,他們還可以得到充足的石油。

加上羅馬尼亞每年超過兩千萬噸的石油供完全可以解決德國石油匱乏的問題,從而徹底的滋潤德國的戰爭機器,使得德國的戰爭機器更為高效的運轉起來,到那時,德國便能更進一步的重創——蘇聯!

甚至就是德國佔領下的烏克蘭每年亦可以提供超過300萬噸石油,到那時,東線的德軍完全不需要從本土獲得石油,他們可以在烏克蘭當地獲得足夠的燃料,而且不需要擔心盟國的轟炸,而充足且就近的燃料供給,又能夠緩解德軍的後勤壓力,德軍可以騰出運輸噸位用於運輸其它戰爭物資系列的連鎖反應,無疑是良好的,儘管它可能會帶來另一個後果——歐洲戰爭的延長,但歐洲……距離中國的太遠了,而蘇聯,蘇聯對於中國的威脅又實在太大了一些。

“沒錯,就是這樣……”

點燃指尖的香菸,吸口煙,得意的靠在椅背上,管明棠愜意的吐出一個菸圈,手指輕點著桌面上的資料,這些資料是在後世收集的西歐油田的資料,這些資料中即有西歐各國的石油地質圖,又有油井經緯資料,相比於中國,西歐的油井經緯度卻是公開的,只要願意都可以從各公司的公開資料中獲得。

但現在,只剩下一個問題了!

“如何開採西歐的石油?”

沉思片刻,管明棠拿起了桌上的電話,撥通了一個號碼

“喂,清泉,我是管明棠!”

大海漸漸的在身後隱退,“拿破崙號”郵輪乘風破浪,在港灣內掀起陣陣泛著白沫的浪花!夕陽下,被紅霞籠罩下的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此時,阿爾貝託•巴利奧就站在“拿破崙號”的船艏甲板上,看著距離越來越近的港口,他只覺得自己已經熱血沸騰了。歐洲,這片遼闊的大地,有著無限誘惑的事業將成為他縱橫的疆場,他將會在這裡開創不世的功業,他將創造出他人難以想象的業績。

對於二十歲的阿爾貝託•巴利奧來說,從表面上看起來,他和歐洲人並沒有任何區別,置身於船艏甲板,望著越來越近的城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