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3章 在邯彰 (第1/3頁)

加入書籤

專員公署。

在戰爭爆發的兩個月間,對於邯彰的近九百萬民眾而言,這裡的一切,總是能讓他們不至恐慌,他們相信,只要這座公署裡的那位專員在,問題就不會太過嚴重,那怕就是日本人打到邯鄲,也不會有任何問題,到那時候,強大的民團,不,應該是第十六集團軍的十數萬官兵和近二十萬預備軍官兵,會擊退他們,甚至能夠收復二十九軍丟下的北平、天津。

而這種盲目的信任同樣也影響到了在過去的兩個月間,逃難至邯彰的上百萬難民,在戰爭爆發後河北北部有近兩百萬難民選擇南下,這些難民既有為躲避戰火而逃離家園的,也有不甘當順民的愛國人士,這些背井離鄉的難民成分複雜,既有富有人家,也有黨政及愛國人士,同樣也有技術工人、農民,教師和學生以及城市平民。

戰爭的破壞、殺戮、奸擄,使得難民們情緒極不穩定,始終處於驚恐不安的狀態,惶惶不可終日,幫會、土匪甚至敵偽漢奸更是混雜其中,面對難民潮,邯彰專員公署沿公路以及火車站設立了難民點,為難民提供食宿的同時,亦為其提供工作,大量徵召使得邯彰空出了許多崗位,而工廠的擴建以及戰時生產,又需要更多的工人,上百萬難民的湧入,解決邯彰的勞動力缺口,而似乎安定下的來難民,就像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似的,他們寧願相信,像邯彰的百姓一樣,相信專員公署的那個人可以扭轉大局,相信他們在這裡可以重新過上安定的生活,而在許多人稍安定下來之後,自然而然的總會期待著這種安定的日子可以持續下去。

“專員公署……”

站在專員公署前方的廣場上,劉若雲的雙眸中閃動著絲許異樣的神采,在北平淪陷後,隨著家人一路南逃,原本按照父親的計劃應該去南京,可最終在友人的勸說下,父親留在了邯鄲,在邯鄲重新操辦起了生意,至於她則在難民處的安排下,於邯鄲的十二中任教,今天,她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來到這裡,就像是鬼迷心竅似的。

站在廣場上,望著專員公署高大的樓房,劉若雲似乎又回到了自己在北平的街巷中,差一點撞到他的那一幕,想到這裡,她的臉上浮現出一絲笑容,但笑容中卻還著些牽強,曾經所有的一切,不過只是一個小女孩的夢想罷了,現在的他,已經有了自己的夫人,他還會記得北平的小巷裡那個騎腳踏車的女孩嗎?

“現在,你在幹什麼呢?”

望著大樓,劉若雲忍不住在心底尋思著。

“也許是在考慮著如何保護這裡吧!”

想到當初在電影裡,自己對他的指責,劉若雲的臉上又一次浮現出了些許笑容,那是屬於她的記憶,一些美好的,永遠不會忘記的回憶。

“你一定會成功的!”

默默的心間言語著,劉若雲將視線投向樓前高大的不鏽鋼旗杆上迎風飄蕩的國旗,只不過,她並不知道,當她站在廣場中仰視著國旗的時候,在十樓的一個房間的窗邊,管明棠同樣注視著那面國旗。

“6478l!”

站在窗邊,好不容易有些一會喘息之機的管明棠,此時顯得有些得意,以至於無不得意自言自語似顯擺著這個數字來。

這個數字是什麼樣的數字,是邯彰目前的大學生數量,其中有大約l。7萬人,來自北平、天津等地,而之所以得意的原因非常簡單,今天,邯彰高校和內遷高校的師生都已經宣誓從軍,一個看似簡單的“宣誓”似乎沒有太多的約束性,但是作為始作蛹者,管明棠卻清楚的知道,當他們成為軍人的時候,所有的“潛在因素”都將會隨之訊息。

“專員,這是第一批的名單,一共有372人!”

看著專員的背景,王長青的神態顯得極為恭敬,甚至於顯得有些謹慎,過去,和許多人一樣,在他看來,專員有些迂腐,甚至有些憨直,但是現在,隨著他所部署的一些工作,王長青意識到,這位專員的心機之深,遠超過外人的想象。

就像最近大半個月來,從青年軍的組建到高校軍事化,一個看似無解的問題,在他的手中輕易的以“愛國”的名義被化解了,而在那“愛國”的名義下,數十支看不到的“利刃”已指虎視眈眈的指向了某一些人。

“名單交給李秘書長吧,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最多三個月,他們就會接到徵召令!”

提及對那些人的徵召,管明棠的唇角微揚,影響學校教學穩定的“活躍分子”會被送入軍隊,在簡單的訓練之後,就會被送到前線,在戰場上接受人生的“歷煉”。

“所以,我希望,保安局能夠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