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13章 江畔船廠 (第1/2頁)

加入書籤

武漢,似乎進入民國之後,武漢這座城市就沉浸了,數十年不見建設,使得這座“”之城似乎沒落了,不過自民國二十一年年末,漢陽鐵廠復爐,這座城市再一次顯現了希望,在過去的四年間,以漢陽鋼鐵公司為中心,出現了一家家號稱漢陽鋼鐵公司“衛星工廠”的鋼鐵企業。年產三萬噸的中國亞鉛鍍公司、中國製釘公司,通江鋼材公司,以及漢陽鋼鐵公司的子公司漢陽鋼材、漢陽鋼管、漢陽禱鋼,等等數十家鋼鐵企業使得漢陽這個武漢三鎮中原本最落後的區域.隨之成為武漢工業的中心,而那座位於江口的裝機總容達50萬千瓦的漢陽發電廠,更是擁有了“亞洲第一電廠”之名

每一次,在江海關碼頭目睹著對岸漢陽鐵廠升騰的赤煙同漢陽電廠巨大的煙囪噴出的白色煙霧,楊永泰的心情既感震奮,可隨之又生出一種五味雜陣之感。

如果當年“中央鋼鐵廠”若無派系之爭以至流產,又豈有今天的“漢陽”,可作為湖北省主席,他卻又慶幸漢陽鋼鐵公司的存在,正是漢陽鋼鐵公司的存在和那十數家以漢陽鋼鐵為龍頭的下游企業的存在,使得湖北稅收得已突破三千萬,而其中的一千萬元來自以漢陽鋼鐵為中心的一家家“漢陽企業”。

"中國最大的鋼鐵中心!”

念叼著這個詞,望著煙雲籠罩的漢陽,楊永泰卻覺得現在的湖北似乎還少點什麼,少了點什麼呢?少了什麼呢?

少了太多的東西,相比於的上海、廣州、天津甚至邯彰產業經濟的繁華,有著“”之便的武漢,除去漢陽鋼鐵公司和一些紗廠、織廠之外,似乎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工業,嗯’還有一個一位於武昌的武漢造船公司。

位於武昌南部紫陽湖與揚子江間的武昌造船公司,建於民國二十一年,原本其是用於製造150噸至500噸鋼殼內河船,以經由海路將安徽淮南所產煤炭運至武漢,在過去的四年間,那種結構簡單的鋼殼柴抽機駁船,便是揚子江一景,數百艘鋼殼船,每年將兩百餘萬噸煤炭、數百萬噸鐵石運往漢陽,而現在沿江各省造價低廉、運載量大的鋼殼駁船,已經多達千艘之多,遠至洞庭、鄱陽湖都可以看到鋼殼駁船,而六成以上的鋼殼駁船出自武漢,出自武昌造船公司。

現在的武昌造船公司甚至隱隱有呈“中國第一船廠”之勢’對此楊永泰卻有他自己的一些考慮,“管哲勤啊,希望這趟你來這,可不要讓我失望啊!”嘴邊念叼著,楊永泰的雙眼眯成了一條細縫兒,現在他可是在武漢恭迎管哲勤的到來了。

雙眼眯成縫兒,望著那揚子江,楊永泰的唇角微微一揚,去年四屆六中全全上,汪精衛遇刺,原本楊永泰頗有乘機出任行政院長這一高位的想法,以進一步施展自己的才華.但是卻遭到二陣為首的ix系的堅持反對,組閣的願望落空後,他決定辭去秘書長一職,準備出國考察,可正值用人之際的委員長並沒有放過他。

從南昌行營秘書長到現在的湖北省主席任上,楊永泰一直在反思自己,在南昌行營時,因為秉公辦事,得罪了太多的人,尤其是南昌機場大火,甚至就連同最信任自己的委員長,恐怕都覺得自己難給駕馭,恐怕這也是行政院院長一職受挫的原因,雖說當年推薦張群為湖北省主席是為了給自己一條後路,以便他日過渡給自己,但楊永泰卻深知,委員長去年任命自己為湖北省主席一方面固然是為了保護自己,而另一方面,又未嘗沒有防範之心。“哎!”想到這裡,楊永泰長嘆口氣,聰明反被聰明誤,或許正是這種感覺吧,而正是在這種反思中,楊永泰才會收斂起那份“聰明”,想在地方上從事一些實事,而從事實事無非就是地方建設,現在他固然在湖北實施著地方建設,但另一方面,他卻又希望做一些他人未成之事,所以,他才會把希望放在管明棠的身上,希望透過管明棠的幫助,在湖北辦一些實事,從而為將來重返“中樞”作好鋪墊。

“哼哼!”望著那滾滾東流的揚子江江水,楊永泰眯著眼睛冷道道。

“早晚有一天,我楊暢卿還是要回去的!”耀眼的電焊弧光映亮了夜幕,在腳架上一道道如禮花般的電焊花落入船臺,在綿延一華里的的船臺上,數艘內河船正在趕班加點的製造著,四年前的1月15日,當武昌造船製造的內河鋼船下水後’這種薄殼運輸船便吸引了江河船東的眼睛,它速度並不算快,但卻遠快過帆船,而且造價低廉,每噸合銀元不過一百三十元,較之普通鋼殼省三成多,而每船載重更高達數百噸,且所需船工少、燃料省,而迅速在揚子江流域盛行開來。

而作為鋼殼駁船的發明方武昌造船廠現在反倒不是內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