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19章 風暴前夜 (第1/4頁)

加入書籤

“愚蠢!”

在張公館的書房中,斷然兩字怒斥,只讓房內的氣氛為之一緊,空氣瞬間緊張許多。

“難道,你就不知道,你做的這些事情,會引起別人的忌諱!”

質問中帶著些怒意,而發問的那位穿著青袍的長者,更是來回的踱著步子,他時而思索著,時而把視線投向書房裡的另一人。

好一會,他方才看著這個一直以來他都極為欣賞的年青人,現在同樣也是他家人的晚輩問道,目光的欣賞完全變成了不滿。

“明棠,你告訴我,你到底是怎麼想的!”

如果不是強壓住內心的怒意,張靜江更想問他——你那個腦子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在張靜江看來,管明棠或許年青,他絕不意味著他會意氣用事,更沒有年青人的衝動,實際上,他可謂是一個精明至極的人,有些人評價他是“只懂生意不懂政治……”可在張靜江看來,正是這個不懂政治的人,解決了困擾中國百年的一個難題。

從“三七五減租”到“農業合作社助農”再到“農村合作化改造”可以說,無一不在印證著,他這個“從未接觸過農村的留洋娃……”遠比許多“呼喊著拯救農村”的政客、學者,更瞭解農村,準確的來說,更知道怎麼去解決農村的問題。

而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在別人的眼中,農業就是農業、農村問題,至多農村問題關係到政局穩定的問題,可是從管明棠所有的舉動中,他卻能看到解決農業問題實為國家從農業社會進而為工業化國家唯一可行的道路。

中國數千年來,以農立國,所有資金都凍結在土地上,主政者雖明知為順應世界潮流,必須儘速發展工業,卻缺乏資金,自一籌莫展,因此必須將原先凍結在土地上的資金釋出,使之轉而流向工業生產,始能突破了中國農業社會的“貧窮迴圈”而成為一個新興工業化的國家。

而無論“耕者有其田”理想或者“土地革命”的暴力,都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邯彰透過從限租到推廣良種,再到鼓勵紳轉商,鄉村工廠等一系列的措施解決了這些問題,所以國內學界才會對“邯彰模式”推崇倍至,稱之為和平的不是社會經濟革命的革命,數百學者、專家亟願全力配合。

這樣的一個人怎麼就會幹出這樣的蠢事?

張靜江內心疑惑時,他又想得到答案,從管明棠的口中得到答案。

“為了商業上的利益?”

詫異的看了一眼管明棠,或許別人不瞭解他,但張靜江卻知道,自己的這個“侄女婿”從來都不是一個看重“金錢”的人,這是他和自己相似而又有所不同的地方。而這恰恰又是他所欣賞的地方,也正因如此,張靜江不僅僅把他視為家人,在更多的時候,他把這個年青人視為自己的“接班人”、“門徒”也正因如此,他才會心甘情願的為其張目,在南京幫他解決許多事情,甚至把自己的班底完全交給他。

但是現在自己的“門徒”所做的這件事,實在是讓人費解的很,他真的那麼愚蠢嗎?如果他真是一個蠢人的話,又豈會成為自己的“門徒”。

“伯父,我……”

搖了搖頭,正是因為心知張靜江知道後,一定會大會斥責自己,這次來南京,管明棠才會首先拜訪宋子文,隨後才張府,而沒想到,他竟然會這麼生氣。

“你應該知道,現在風暴正在醞釀之中。”

話聲頓了片刻,管明棠道出了自己做出這一選擇的出發點。

“風暴!”

張靜江那張極為精明的臉上現出驚訝的神色,他詫異的看著管明棠,出人意料的是他並沒有繼續說下去,而只是看著他,等著他的回答。

“伯父,你是中央常委,許多事情看的比我更清楚,戰爭已經為時不遠了!。”

只有身處這個時代,才會瞭解這個時代,在這個時代,管明棠清楚的看到從民國二十年開始,日本是如何激怒中國人,而且在過去的幾年間,日本人如何“幫助”中國人民進行“精神大動員”並將中國人的民族主義之火和對日本仇恨的烈火煽得熊熊燃燒起來的,同樣也知道,這場烈火燃燒下去,會燒出一個什麼樣的結果。

“現在這種狀況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在自己的版圖日益被蠶食鯨吞,光天化日之下數千萬元的日本貨在日本領事館的庇護下走私進中國之時,在跟隨日本軍隊之後的毒品交易卑鄙而又鬼鬼祟祟地進行之時,舉國上下,但凡是稍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感到極度的憤怒,而政府則因害怕鬧出事端,從而影響到政府的備戰大計,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