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0章 廬山談 (第1/3頁)

加入書籤

7月的廬山,風景秀麗,清爽宜人。據說,廬山的夏天,天晴時一日如三季:晨如初春,午如初夏,晚如初秋,的確是個避暑的好去處。從民國十五年在北伐尚未成功之時,當時尚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蔣介石在廬山主持中央會議,首開“廬山會議”的先例,從此廬山便成為國民政府高層集議軍政要務的場所之一。

南京的夏天像往常一樣的悶熱。每年的夏天,蔣介石都要到廬山避暑和辦公,今年依然不例外。蔣介石喜歡廬山,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裡有水。蔣介石愛水,尤其喜歡靜靜聽潺潺流水聲,以助思潮。“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常年在軍界政界摸爬滾打的他,內心深處依然存有詩意般的追求,而在廬山卻恰好詮釋了中國古代的致理——“仁者好山智者好水……”。

在民國二十六年,在蔣介石再一次到達廬山之後,廬山便不再平靜,先是6月在廬山與陝北方面舉行秘密會談的無果而終,再到7月8日一份華北地方當局緊急電報,使得廬山再也不復先前的寧靜。

7月12日,在廬山牯嶺的山間步道中,兩個人沿著步道慢慢的走著,拄著柺杖的蔣介石迂緩地慢行,而管明棠則亦步亦趨的跟在他的身側。

“哲勤,你知道昨天宋明軒離開山東老家,到了天津,去幹了什麼嗎?”

蔣介石的話語間壓抑著濃濃的不滿之意,他電令宋哲元立即回平主持大局,而宋哲元到好,直接去了天津。

“如果所料不差的的話,他應該是去同日本人談判吧!”

從兩天前來到廬山,蔣介石一直沒有見自己,直到今天,雖說身在廬山,但並不意味著管明棠沒有渠道獲得外界的訊息,各種情報還是源源不斷的送到自己的暫居的別墅中。

“昨天晚上,宋明軒一到天津,就立即指派第38師師長也是天津市市長的張藎忱與倭寇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交涉,而秦德純也受其指示與松井太久郎簽署了《盧溝橋事件現地協定》,宋明軒更是進而主動宣佈撤銷北平戒嚴,嚴禁與倭寇發生衝突……”

話時蔣介石眉語間的怒氣越濃,但在心底的怒火湧起之起,內心卻又升起一陣無力感,因為華北一向是宋哲元的天下,他對蔣介石、對日本、對救亡都有兩面性。對蔣介石,他是一面保持上下級關係,一面又行使自治,例如用人、行政、關稅、鹽稅、統稅等都歸自己支配,成為獨立化的政權。對日本,他是一面妥協,一面敷衍,碰到大問題就推到南京政府去解決。對救亡,一面主張“槍口不對內”一面反對在冀察兩省舉行抗日遊行示威。對於危機潛伏的華北時局,蔣介石憂在心頭,但那裡沒有中央軍,鞭長莫及,只能電告宋哲元加強警惕,多做準備,以防不測。

但是現在呢,他根本就不顧忌中央的指令,擅自妄為,更擅自與與倭寇簽定所謂的《盧溝橋事件現地協定》。

“委員長,那麼現在中央是什麼態度?”

在過去的兩天中,管明棠並沒有閒下來,而在廬山與參與國防談話會的各界人士會面,各界人士對於邯彰的全面動員有贊同者,亦有心憂者,而中央直到現在都沒有做出最終決定。

但是在另一方面,早在9日那天,蔣介石即電令孫連仲的第二十六路軍北上保定、石家莊地區,準備與日軍作戰,同時電令宋哲元嚴陳以待:“守土應具備必死決戰之決心與積極準備之精神相應付……”而管明棠之所以拖到lo日,正是為了安排第二十六路軍過境一事,為其準備了大量的物資,這些物資都是未由中央指示,則專員公署直接從專區的戰備物資中劃撥的。

“昨天,我直接拒絕了宋明軒報批的《現地協定》,同時命令王寵惠以備忘錄的形式通知日本駐華大使“任何諒解,未經中央核准者,無效!”

說到這,蔣介石微微轉身拄著柺杖看著管明棠,越是到這個時候,他越發現自己對這個年青人的觀感是沒有錯的,他遠比華北的那些軍閥更愛國,更心懷國家,或許他擅自實施地方動員,但卻又是出於忠於國事之心,在這一點上,他遠要比華北的那些人強上萬萬。

“兩天前,就在你下飛機,朝廬山來的時候,軍事委員會已經透過決議!”

盯視著管明棠蔣介石用他那充滿浙江口音的話語說道。

“中央已經決定採取三項緊急措施,第一,編組戰鬥部隊,一線作戰部隊為i00個師,預備隊為80個師,7月底前,完成大本營、集團軍和軍團指揮機構的組建!第二,將可供6個月使用的彈藥三分之二屯置於長江以北,三分之一於江南,如兵工廠一旦被摧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