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5章 廬山煙雨 (第1/3頁)

加入書籤

廬山,依如過去一般,在進入夏季之後,作為國民政悳府主謀、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介石便離開了南京,來到了廬山,不過今年的廬山之所以吸引人們的目光,是因為在這裡即將召開的廬山談話會,沒有人知道這場談話會談的是什麼,但是參與人員卻涉及到國內軍界、政界、學界以及中悳央、地方要員,而談話會則是由“國防參政會”主持,顧名思議這談話會所談的內容離不開國防,離不開抗悳日的問題。

在過去的幾天間,蔣介石同先後抵達廬山的中悳央以及地方軍政要員、學界、經濟界人士舉行了會談,如他們進行了勾通就很多國防以及國內問題進行了勾通,並達成了許多共識,而進展是可喜的,政悳府的備戰舉措以及相應的戰時政策都得到了廣泛的支援和認同。

7月8日,朝陽從五老峰那邊射來,透過花圃,透過窗子,落在蔣介石面孔上變成青灰色。原本夾在筷間的肉鬆,似雨點般落在桌面,讀完簡短的電文以後,低頭陷入沉思,這情形使宋美齡也放下了筷子。

“陳主任。”

蔣介石喃喃地說道:

“沒想到,沒想到,來得這麼快來得這麼快希望這不過是衝突,你打個電報要他們續報。”

他口中的“陳主任”是政學系的陳布雷,在楊永泰那位“親日領悳袖”在四個月前已經被“撤職”,隱居鄉間之後,作為委員長辦公室主任的陳布雷已隱隱成為政學系的核心。

“是的。”

陳布雷剛轉過身,機密處一個組長找上門來,雙手遞上一份剛剛收到的電文。蔣介石一把奪過來,只見上面也是寥寥幾句:

“……日軍仍繼續向我進攻,蘆溝橋已失守,……”

蔣介石倏地把電文揉在掌中,揹著手煩躁地往來踱步。他沒有想到華北的局勢不僅驟然緊張,而且雙方發生交火,這遠遠超出了他的意料,但同時卻又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早在一二個月前,他就已經得到到日軍會在華北發動武裝事件的情報,只是不知道究竟什麼時候開始?規模如何?日軍的目的又是如何?是像豐臺事變以後,只為撈一點便宜?還是像918事變一樣是想全面入侵華北?

所以蔣介石一直關注著華北局勢的變化,此次知道盧溝橋打響以後,反而鬆了一口氣。

就像始終在等著你的敵人出現的人,在等待敵人期間一般都是提心吊膽的,不知道敵人什麼時候回來,不知道來幾個人,不知道他們帶著刀來,還是帶著槍來。結果,真的等到敵人殺氣騰騰的出現,哪怕是開著坦克來的,你也反而會輕鬆很多。

不過現在蔣介石的心情依然還是很沉重的,在他看來此時年自然不是和日軍開戰的好時候。

自從西安事變在今年2月基本結束,期間國家還處於動盪期中。由於西安事變中,東北軍和十七路軍集中2多萬大軍和中悳央軍對峙,中悳央軍不得不集中40萬大軍威逼陝甘,直到415月份才完成了東北軍和十七路軍的收編工作。

而陝北方面又一直強調自己的條件,要求保證其軍隊和政悳府的完整性,沒有放鬆一絲一毫。

在蔣介石看來,陝北方面既然同意被收編,那麼就應該放棄對自己控制區和軍隊的控制權。如果就這樣答應他們的全部條件,還談得上什麼改編?完全等於國民政悳府發軍餉,提供武器來讓他們壯大發展。

蔣介石心裡很清楚,陝北是、絕不可能聽國民政悳府指揮的,他們會在抗戰中繼續自己的力量從而在將來和國府為敵。所以就長遠看來,他們並不是朋友,而是敵人。

因此直到現在,由於雙方要求差別很大,陝北方面不同意改變,所以4萬軍隊尚且沒有改編成國民革悳命軍。

蔣介石深知他們的發展潛力,雖然西安事變中被迫同意了收編他們的要求,但也不能如此輕易答應他們的全部要求。

此時中國國內內戰停止剛剛半年時間,抗戰的各方面準備也剛剛從兩年前開始,到現在不過2年時間,期間還有1年半在打仗,國家幾十萬大軍一會北上對付亂匪,一會南下對付兩廣軍閥,時刻處於戰鬥和準備戰鬥中。

原本他預計日本也沒有完成持久戰戰爭的準備。他和國府智囊們預計:日本要完成這方面的大體準備,至少也要到明年年末,那麼中國至少還有一年多時間的備戰期。

在這段時間內,國軍預計可以完成60個師3萬人的完全德械化,另外還有100萬軍隊也會進行大規模的整編和整訓,同時增加軍工力量,發展國防科技,爭取盟友,從而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