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5章 大港夢 (第1/3頁)

加入書籤

“海州位於中國中部平原東陲,此平原者,世界中最廣大肥沃地區之一也,海州以此為海港,則剛好在北方大港與東方大港兩大世界港之間,今已定為東西橫貫中國中部大幹線海蘭鐵路之終點……”

由於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提出的在海州建設二等港的宏論,北伐成功後的民國二十二年,連雲港口建設拉開了序幕,從民國二十四年,在連雲港設市之後,便開始籌備建設連雲港,以把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規劃的建設二等港的任務完成,而且要把連雲市迅速地、有計劃地建成“至少在經濟和交通上,超過沿海以南的上海和以北的青島的濱海大城市。”

不過此時,連雲港口尚未建成,地域經濟很不發達,上海和香港的資本家也因時局不穩不敢來連雲港買地皮,而按照這座城市雄心勃勃的規劃,其將用“三十年”時間,使港口吞吐量達每年“四千五百餘萬噸”,城市居民“增至一百五十餘萬人。”要使“連雲市成為一現代化都市,連雲港成為一現代化海港。”,這是雄心,似乎也是壯志,儘管有著科學的規劃,但是受限於財力的薄弱,民國二十五年的連雲港,雖隱現城市雛形,儘管有著現代的城市規劃,但卻與現代化都市有著明顯的區別。

不過在過去的年餘間,連雲港還是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兩座350米的碼頭以及長為600米的防波堤、泊船地及航路、發電廠、蓄水池、車站各一座,燈塔兩座,先後投入使用,連雲港工程竣工而另一方面,但是作為輔港的“遠漁碼頭”這座由中國遠洋漁業公司修建的由鋼柱、木板製成的“遠漁碼頭”,同樣也投入使用,而對於這座剛剛興建的城市而言,遠漁公司的重要性,甚至不遜於隴海鐵路。

看著身邊的韓徹,張振漢知道行政院之所以委任其為連雲市長,除去北方公司在幕後推動之外,對行政院而言亦想借助北方公司的財力、物力以及技術,從而加快連雲港的建設,而在城市建設、市政管理上,北方公司也有自己的獨道之處,如果北方新區,雖不是城市,但其卻早已公共為“中國最現代化都市”,也正因如此,行政院才會選擇了這位北方公司高管出身的,從未有治政經驗的韓徹作連雲市的新任市長,雖已卸任,雖說對方宣稱會遵從他的建設方案,但張振漢依然對韓徹來的建設方案充滿了好奇之心,他想知道,這些能“化腐朽為神奇”的北方公司高管,會用什麼辦法,把這個在“青島、上海擠迫下,發展受限”的城市,發展成為中國大港。

“伯侖老弟,不知,你對這座城市的建設,有什麼其它的想法?”

“一港、一路、一城,無論是大連亦或是青島都是遵循這一發展原則,相比於青島,連雲港最大的發展潛力在於連通東西、橫亙數省的隴海鐵路,隴海鐵路於中國之意義,幾乎不遜於一條新的揚子江……”

在說道著連雲市的長處之後,韓徹又反問道。

“炎生兄,就你來看,為何連雲倍受青島與上海的擠壓,幾無力競爭?”

面對韓徹的反問,張振漢微微一愣,他也曾考慮過這個問題,按照道理來說,現在港口築成了,自然可以吸引大量的船舶來此,可是現在每日僅有一至兩船抵港,有限的船隻導致大量貨物積壓港口,進而影響了連雲港的使用,迫使貨商選擇更遠的青島或者上海,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船商不願意將船駛往連雲。

“相比青島、上海,連雲港的靠港費用最低,甚至可低三成,可為什麼船商還不願意來這,實在是令人費解!”

在張振漢搖頭感嘆的時候,汽車已經駛到了“遠漁區”,這是遠洋漁業公司在港口附近購買的一片數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條鐵路支線直接進入碼頭,每天都有少則數百噸、多則千噸海魚經此發往邯彰專區,而在這片公司用地內的街道兩側,可以見到一些三層高的華式樓房,而遠處則是一些庫房,在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不知是魚腥亦或是海腥的腥味。

因為剛下過一場大雪的緣故,在柏油街道上結著厚厚的冰,冷硬而堅滑,映著一個又一個房間裡射出來的燈光,汽車緩緩的駛到了碼頭,此時碼頭上卻顯得熱門非凡,在喧囂的碼頭上,碼頭工人正從遠洋漁船上卸運成箱的魚肉。

一箱箱鮮紅的魚肉被直接裝上列車,因為是冬天的關係,並沒有使用冷藏車廂,而是普通的生鮮車廂。

“386。357噸鯨魚肉、252噸鯊魚肉……”

在“中遠漁001”的艦橋外,叼著根香菸,穿著身短呢海員大衣的王之雨看著那些正在卸運的魚肉,對身邊的公司驗貨員說道,而這時,遠洋漁船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