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3章 北方戰事 (第1/2頁)

加入書籤

我們的每一次點選、收藏、推薦票,每一份打賞、書評都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援!!

——————————————————————————————————————

創世地址:

章節連載總貼:

——————————————————————————————————————

自二十三年轄區含河北、河南兩省十二縣的邯彰行政督察專區成立,專員駐地設於邯鄲之後,邯鄲在沉寂千百年後,便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尤其是隨著北方公司新區工廠外遷,在邯鄲與新區之間便興起了一片“新城區”短短兩年間,邯鄲新城區無論是人口亦或是面積都數倍於老城區,而邯鄲更是在民國二十四年由縣升市,且成為聞名全國的“四大工業城市”之一,其工業產值、工業人口甚至超過上海,位居全國第一。

與老城區內的老式建築不同,每到夜晚燈火通明的新城區除去一座座林立的工廠,還有一棟棟高樓,這些現代樓宇大都是“民族式現代建築”其中乏被稱為“現代中國建築典範……”的建築,而在仁一路與義五路交匯處的仁義廣場西南角,則有一棟今年剛剛被評為“現代中國建築典範……”的地下三層、地上六層的建築,這裡便是“邯鄲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新樓。

這座於月前剛剛投入使用的專員公園建築的整體風格依然是東西文化結合的“民族式”但其屋簷的式樣,是按故宮式樣設計的“簡約版”在建築風格上是不折扣的中國化,從外觀上看整棟樓的結構佈局均勻合理、莊嚴肅穆,而外部裝飾精巧豪華。而這座專員公署的興建,則是因為在過去的兩年問,專員公署辦公人員急劇增加,尤其是民團司令部的軍官、參謀軍官的急劇增加有著很大的關係,尤其是後者,大量留美軍校畢業生以及陸士失業軍官生進入民團司令部,使得老城隍廟改造的專員公署早就變得擁擠不堪,為此,二十四年六月專員公署作出決定,透過拍賣舊公署籌集資金,於新區興建新公署。

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新公署更多的是為民團司令部興建,畢竟除去一樓之外,整個建築實際上都為民團司令部使用,因專員公署與民團司令部在同一棟樓內辦公的原因,在設計時,除去正門之外,在其東翼亦沒有一座偏門,從上午十時起,在這座偏門的門廳處,不斷有汽車停下,從各縣趕回來的軍官匆忙進入司令部,而與此同時,在三樓的會議室內,專區防務委員會成員們與民團參謀部的參謀們難得聚集在一起,如開了一次緊急會議。

在三樓的這間戒備嚴密的會議室裡,防務委員會與參謀部成員們擠在了一起,面色冷峻的人們進行著商討。有一個人正在用憂鬱而又單調的聲音給他們宣讀著一份由防務委員會匆匆起草的報告,而此時這裡的氣氛顯得極為壓抑。

而此時,在這間會議室內,人們討論的話題中心只有一個——綏遠!綏遠局勢空前緊張,同樣引發了邯彰的一系列反應,尤其是現在日本更是在平津一帶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更是讓這邯彰感受到了威脅。

“從民國二十四年起,日本接連製造察東事件、河北事件、張北事件和豐臺兵變、香河事件,繼佔據中國東jl--:省與熱河省之後,不僅進一步取得了對中國河北、察哈爾以及平津等部分地區的實際控制權,而且極力推動華北各省脫離南京中央,實行自治,為製造第二個“滿洲國”創造條件。此即所謂華北事變。”

於德仁輕聲分析著這件事的前因後果,作為專員的幕僚,同樣也是專區防務委員的他現在只能一邊分析著當前綏察一帶的局勢,一邊思索著種種可能。

“華北事變清楚地顯示了日本軍方試圖製造“華北國”,逐漸蠶食和分裂中國北方各省的強烈野心,而日本官方這時已公開堅持的日“滿”華三國提攜共助、共同防共的所謂“廣田三原則”更是使正在致力於完成國家統一的南京政府受到空前嚴重的挑戰。因此,面對日本步步進逼,要求南京迅速承認華北自治的強硬態度,蔣介石則借國民黨五全大會之機,委婉地表示中國不會總做無限制讓步與妥協,同時暗中開始加緊對蘇接洽,準備萬一了。而與此同時,日本則把視線投向了綏遠!……在二十五年以後,此前曾在日本華北駐屯軍策動下,一度風聲鶴唳、高度緊張的平津地區一時歸於平靜。但屬於日本關東軍目標範疇之內的察綏地區,卻再度陷入危機之中。深受“滿蒙計劃”影響,以控制經營整個滿蒙為目標的日本關東軍,在實際控制了察哈爾東部地區之後,又利用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德王要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