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章 拒絕 (第1/3頁)

加入書籤

在慈雲桂講解著“通用電子計算機”的市場以及未來的重要性時,喬治·多里奧特則只是沉默著,他曾與校長勾透過,在校長的心中有一個他謀劃已久的計劃,這一計劃旨在創造一種為技術發展和新興產業的培育提供資金的新型金融機構,也正因如此,面對蜂擁而來的專案申請,他總是保持著冷靜,一個個的拒絕了太多的商業計劃,原因並非僅僅只是因為校長的計劃,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個人同樣相信未來是屬於新興技術的,他甚至相信,任何不能掌握新興技術的公司,都必定將被市場所淘汰。

但是在另一方面,在創辦這家風險投資公司的的過程中,喬治·多里奧特都很清楚企業的動態化特性。他意識到掌握著龐大的信託資源的機構及其經驗豐富的管理者對發明創新並不在行,而發明家在研製創新產品時又缺乏資金的支援。而這家風險投資則是把這兩類相互聯絡、但很大程度上相互隔離的群體整合到一起,他才會決定出售份公司普通股籌集/元的公司資本,而其中有又有來自北方保險的養老金,這意味著他需要為上百萬人的未來養老生計負責。

時代的鉅變也在呼應這種全新的資本運營模式,喬治·多里奧特相信這家風險投資公司將開創一個全新的未來,甚至在他看來,這家公司不僅僅是一家贏利的公司,它甚至可能會是一場全的社會運動的發起者,多種責任交織在一起,才使得他對任何一個專案都顯得極為謹慎,此時,他看著面前這一份4頁紙書寫的商業計劃書,無疑眼前的這個年青人做足了功課,他不僅書寫了中文計劃寫了一份英文計劃書,即便是英文計劃書,也不過只有7頁,只憑借這7頁計劃書,慈雲桂就想得到數十萬元的資助,在這個時代的中國,同樣也是第一次。

“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嘗試過,利用電子的“開”與“關”實現複雜的計算,即便是你的老師阿塔納索夫博士,他的研究現在也不過只是剛剛開始!!”

作為評審團成員的蔡可選看著面前的這兩個年青人,學習經濟與銀行學的他並不是科技專家,實際上在這家風險投資公司中,沒有那怕一個科學專家,只有幾名學習經濟與金融界有過工作經歷的成員,不過在此之前評審團曾特意諮詢過一些研究員。

“而你卻想……”

揚了揚手中的幾張紙,蔡可選的臉上擠出些微笑。

“要求獲得五十萬元的投資!你覺得,可能嗎?”

“技術之所以稱為創新,正在於前人所沒有,而且……”

面對蔡可選的質疑,在慈雲桂講解著“通用電子計算機”原理時,一直沉默不語的方天揚把頭一抬,那年青的臉龐上充滿了青年人特有的朝氣,面對質疑他不僅沒有一絲的氣餒,反而隨之升起一種濃濃的鬥志。

“在愛迪生髮明電燈之前,沒有人相信電燈可能獲得成功!”

方天揚的反駁讓喬治·多里奧特先是一愣,隨後認真的打量著這個年青人,先前這兩個年青人都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而相比之前,慈雲桂更像是一個從事理論研究的學者,而方天揚的眼睛中洋溢著一種自信,那種自信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他們兩人的確都是少見的具備一流素質的人,而後者或許還有著一些優點。

“可是,現在……”

方天揚手指著天花板上的電燈說道。

“現在,我們每一個人都受益於他的發明,而歷史證明,任何新事物在發明之前,往往都被視為不可能,而發明之所以稱之為發明,正是得益於他將不可能化為可能!”

用言語反駁了他人反對之後,方天揚迎著評審團的諸人視線,他的臉上依然還著微笑,似乎全沒有考慮到,正是眼前的這些人將決定這個專案的命運似的。

等待!

在評審團的會面結束之後,慈雲桂便在會議室外等待著,等待著那間會議室的最終決定,現在這一切似乎與他想象的不太一樣,為什麼讓他們在外面等著呢?難道說他們要乾脆利落的拒絕?

“天揚,你覺得能成功嗎?”

慈雲桂的問題讓方天揚搖搖頭,然後他默默的說道。

“我不知道!不過我知道,任何有遠見的人,都不會拒絕這個專案!”

方天揚似乎是在說自己,他之所以願意作為慈雲桂的助手加入這個專案之中,並不是因為製造那臺裝置對於機電工程師技術上的挑戰,而是因為他看到了那臺機器的未來,甚至就連慈雲桂都不相信他說過的話——百年後,它會向電燈一樣普遍,會成為了繼電燈之後,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