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章 追夢人 (第1/3頁)

加入書籤

對於《夢想週刊》讀者俱樂部濟南分會的上百名青年來說,幾乎是在他們剛沿著283公里的邯濟公路,進入邯彰專區的第一瞬間,他們便受到了直觀的衝擊,283公里的邯濟公路,是一條全柏油鋪設的公路,在華北,這是最先進的一條省際公路,而對於坐在汽車中,從這條公路上透過的人們來說,他們可以直觀的感受到,邯彰專區外地的不同。

窗外廣袤、充滿生命力、象徵著豐收的田野,在人們的視界裡持續展現著,無限地向天邊延伸。在這班直達汽車的沿途,車上的人們經過一座座城市、鄉村、新興的大型廠礦的建設工地。在城市的新城區看到成片的巍峨的樓群,在工業區見到了林立的煙囪、川流的載重卡,而在道路的兩側,黑色的木質電線杆,同樣看到豐收在望的麥子,以及閃閃發亮的水庫、灌渠。而他們所看到的一切,都使他們想起這一生中目睹到的最蔚為壯觀的場面,此刻和那時的心情產生著共鳴。未來與希望!在那金色的田野上、沉甸甸的麥穗象徵著豐收,而在田間,揮著鐮刀的農民正在收割著一年的希望,幾乎所有人,所有的農民臉上都帶著笑容,完全看不到一絲愁容。

“你們看,怎麼會有軍隊?”

突然,汽車傳來一聲驚喊聲,在驚喊聲中,車上的人們可以看到,在田間地頭上,幾面陸軍旗飄揚著,而在田野間,可以看到那些穿著墨綠色短袖衫的官兵,正埋頭于田間,軍著鐮刀收割著小麥。

“因為要搶天時的原因,所以今年麥收,駐邯彰專區的新編第一軍以及常備民團、公務員,都下田間幫助百姓割小麥,就連專員也是下地參加義務收麥!”

坐在駕駛員旁邊的隨車工作人員,向這些從山東來的客人解釋道。

“軍隊幫老百姓收麥?”

詫異的看著田間那些墨綠色的身影,趙利民的臉上盡是不可思議之色,他從未見過幫老百姓幹活的軍隊,可現在……

“軍人過去也是平民嘛,今年小麥熟的比往年晚了兩三天,而種棉花又不等天時,今年專區全面推廣新棉,這棉花可是關係到專區幾百萬老百姓今年的收入……”

在隨車的俱樂部工作人員的介紹中,趙利民等人似乎知道了原因,而看著眼前那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車內的所有人都帶著一種恍然若失的神情。

“不過是一界之隔!”

趙利民在心底輕聲喃語著,一界之隔,卻別若天地,越是深入這裡,便越是失落,因為這裡有的並不僅僅只是良種小麥,良種小麥山東同樣也在試驗縣推廣種植,但是,在山東小麥的產量卻不能與邯彰相比,因為山東沒有邯彰的水利系統,同樣也沒有這裡的合作社社長、村長、鄉村服務員指導堆肥、指導除草。也正因如此,同樣的良種,不過只是幾年的時間,山東的良種正在退化。

就在這時一個路邊的廣告招牌映入他的視線中,在那副招牌上描繪的是的農民、工人以及工薪家庭,無一例外的他們的臉上都帶著濃濃的笑容,那笑容中透出來的是幸福、滿足以希對未來的希望。

“美好的生活緣自個人的努力!”

望著窗外那個巨型的廣告牌上的字,趙利民不無神往的默默說道:

“真想留在這裡。”

就在趙利民神往而感慨的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身邊的範文平卻又有些疑惑的說道。

“在這裡,真的可以尋回生活的夢想嗎?”

手支著頭,趙利民不由的也想到了這個問題。生活的夢想,對於許多國人來說,就像是明天一樣,從來都沒有任何盼頭,就像是天與地的距離一般,似乎從來就沒有觸手可及之時,但是在這裡卻又讓人感覺,這裡的明天就在咫尺之近,只需要透過個人的努力,很快就可以得到回報?就像那一部部電影中的主人公一樣,他們在這裡努力、奮鬥,然後便贏得了未來。

在邯鄲市——一個月前,經行政院批准,邯鄲縣升級為邯鄲市,而在邯鄲市青年旅舍——這是在邯鄲十二縣設有廉價旅館,是由青年中國俱樂部創辦的旨在促進青年走出校門的旅舍,而提出這一倡儀的正是管明棠,在設立這一旅舍的時候,他曾引用德國教師理查德·斯爾曼親近自然的主張“所有的男孩、女孩都應該走出校門,參加遠足、留宿”由此青年旅舍這一機構在其的資助下出於邯彰大地,這些青年旅舍設施簡樸,雙層床、儲物櫃、小桌椅、公共浴室,自動餐廳、共同活動室,就像學校的宿舍一樣,而且其中的服務員大都是本地的青年志願者,因其廉價的費用,加之住宿者大都是青年學生的原因,而受到追捧,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