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70章 心難幹 (第1/3頁)

加入書籤

一個沒有大抱負更有些自私自利的小人物、一個被迫捲入大時代的小人物和小人物們的故事。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國的每一寸山河,都流著烈士的鮮血,都堆積著烈士的森森白骨……

只願這山河常青……

……………………………………

……………………………………

請大家踴躍發帖,活躍本吧!

有能力的同學,請前去創世支援。

……………………………………

章節連載總貼:

工地!

這或許是中國最大的一片工地了,當汽車沿著那初修的主幹道到達公路的盡頭時,看著眼前的這一片工地,管明棠整個都沉浸於一種莫名的情感中。

甚至直接對廖成克的問題,選擇了無視。

這是我的工廠!

儘管此時眼前這片規模龐大的廠區,那廠房石質牆基不過只是興建了米高,可是那一臺臺施工機械的運轉,身穿各種顏色的,在工地間來回穿行的人們,以及一輛輛工程車輛,依然讓管明棠整個人沉迷於眼前的情景之中。

“走,老廖,我們進去看看!”

在工人們沿著石灰劃線挖著地基的時候,壓路邊將轟鳴著將廠房室基壓實,而在一處只不過是剛剛興建了的一米高厚達o。7米石質牆基的廠房內部,廠房內的鋼架、行車之類的裝置已經開始安裝,對於這個時代而言,這是一種全新的施工模式,一種源自於二戰時期的施工模式——蘇式戰時工廠建築施工。

這種施工模式的成本相較於平時施工稍高,但是最大的特點是把工廠基建施工時間壓縮到最底,比如最簡單的一項變化,通常蓋房子,需要先劃線,然後再挖地基,隨後待廠房外部框架完工後,再夯實內部地基,同時開始進行水電線路鋪設,待廠房地面施工完成後,再進行廠房內部裝置安裝

而在蘇式戰時廠房施工中,卻顛倒混合了正常的施工順序,它首先進行的是繪製出簡略廠房基線,隨後先夯實廠房內基,待內基夯實後,再開挖地基,在地基建設的同時,廠房內部施工同步展開,幾乎是在基牆完工的同時,廠房內部建設,亦同步開始,

儘管這種施工方式,有著一定的不足,但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一點是,它達成了最初的目標——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工廠基建,在很多情況下,甚至在廠房還未封鎖,甚至牆體尚未完全建成時,工廠已經投入使用,在二戰時,蘇聯人正是依靠著這種戰時施工,保障了已方的軍需供應,大多數東遷工廠,正是在半露天的環境中投入軍需生產。

此時,作為公司新區的第一座工廠——北方公司通用機械公司廠房設計,正是參照這一原則,準確的來說,是半主動的參照這一原則——通用機械公司的廠房規劃設計,實際上是參照另一個時空中“一五計劃”的洛陽礦山機械廠的廠區規劃和廠房施工圖紙建設,唯一的變化恐怕就是,相比於另一個時空中的施工限於白天不同,在這裡,變成了日夜施工,以搶在更短的時間內完工,並投入生產。

“在這裡,我們投入了i。5萬人,分成兩班,日夜不停的施工,預計,三個月後,就可以完成基建施工,當然,現在最緊迫的是電力供應……”

又一次,面對管明棠,林子強這位建築工程師的內心可謂是感慨萬千,他記得自己所接受的第一個工程是北方公司,而現在,他的建築行,所承擔的卻又是全中國最大的工廠監造,儘管這座工廠的建設剛剛開始,太多新鮮的聞所未聞的施工方式,足以讓他受益終身。

“這裡很多裝置都是使用電力,不僅我們這裡需要,整個工業園區都需要電力……”

林子強的抱怨聲,聽在管明棠的耳中,只是讓他略為尷尬的笑了笑,按照計劃公司新區的要在年底時做到“三通一平”,可實際上,單是電通這一塊就有很大的問題,現在公司新區只是靠著幾臺柴油發電機組,供應著整個新區建設所需要的電力,而新區內卻有多達幾千多部需要電力的建築裝置,而未來隨著機械廠的投產,僅依靠柴油發電機組保障電力供應,顯然不太現實,最緊迫的恐怕還是要把煤礦的建設提上日程,嗯,還有熱電站。

“鬱青,最近公司還會採購幾部發電機組,最遲到明年,熱電廠也會建成,到那時,想來電力供應,也就能夠保障了,”

熱電廠,依照管明棠對公司新區的初步規劃,熱電廠應該同煤礦、鐵礦先後施工,首先施工的是機械廠與鋼鐵廠,前者為公司新區後繼廠礦提供部分裝置,一來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