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54章 美廬之中 (第1/3頁)

加入書籤

一個沒有大抱負更有些自私自利的小人物、一個被迫捲入大時代的小人物和小人物們的故事。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國的每一寸山河,都流著烈士的鮮血,都堆積著烈士的森森白骨……

只願這山河常青……

……………………………………

……………………………………

請大家踴躍發帖,活躍本吧!

有能力的同學,請前去創世支援。

……………………………………

章節連載總貼:【山河血】

雖說,時不過四月,遠還未到盛夏,可又一次,蔣介石還是來到了有著“涼島”之稱的廬山上,每年夏天,隨著蔣介石登上廬山,這塊幽靜之地便顯得熱鬧起來。往來信函、電文穿梭不斷,國民黨黨、政、軍重要人物也從各地奔向這

裡。

不過今年,他似乎來的更頻繁一些,更密集一些,甚至不分季節。

蔣介石在“美廬”召見賀衷寒和楊永泰,商討對策。

賀衷寒是湖南嶽陽人,是黃埔軍校一期,與蔣先雲、陳賡並稱“黃埔三傑”。賀衷寒才思敏捷,一貫注重政治工作,可以說是國民黨政訓系統的鼻祖和總頭目,而在過去的一個月中,他則按照委員長的要求,在全軍推以“黃埔精神”結合“紅石嵐大捷”的政訓,至於楊永泰這位委員長的高參,則剛剛從北平乘機返回,蔣介石之所以召開他們,也正表明此時他所關心的兩件事一一是軍隊政訓,二是華北局勢

在過去的一個月間,隨著圍剿的失敗,他一直在考慮著一件事情,前線屢遭失敗,在蔣介石看來是各部隊的中初級軍官武德、武學尚欠深造所致,所以需要以政訓為補,以補回軍官,甚至普通士兵在武德、武學,嗯,也就是德國顧問所謂之“軍人榮譽”上的不足。

除去軍隊基層官兵的政訓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困擾著他——華北!

當前華北的局勢看似對中國有利,可作為國民政府的委員長,他卻深知,現在中國,準確的來說是他——已經油盡燈枯了,為了支援華北方面,不顧德國軍事顧問的強烈反對,把去年在上海遭受重創的兩個剛剛恢復元氣的樣版師調往華北,為了籌集所需的軍費,甚至苦苦哀求他的那位內弟。

確保華北局勢穩定、依賴國際社會壓迫日本撤兵。這是他即定的華北政策,中國需要時間,無論外界如何喧嚷,蔣介石都固執的堅持著這一原則,瞭解日本的他深知中國與日本的差距,在沒有完成所有的準備之前,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在拿一個國家的命運去冒險。

而華北現在戰爭局勢發展的超出他的意料,不是壞,而是好,甚至於現在報紙上都出現了“立即出兵收復東四省”的口號,不僅報紙上,行政院也是如此,可越是在這個時候,越需要保持清醒,所以他才會把黃郛,這位有名的“親日派”派到北平,並任命其為行政院北平政務委員長,準備與日本人周旋。

現在英、美等國能站出來說話,英國還從香港調動地面部隊在秦皇島登陸,以阻止日軍威脅北平、天津,黃郛不過為緩衝與日本人關係的一顆棋子。但蔣介石同樣也知道,國際社會的壓力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實際上他們只希望雙方停戰言和,如果中日兩國真的爆發全面戰爭,國際社會的外交壓力真的有用嗎?

再就是長城戰役固然取得一定成績,可卻暴露了各方面的想法,兩廣、西南甚至中央政府內部,一個軍閥林立、政令不統的中國,能夠完成對日備戰嗎?有可能在未來抵禦日本入侵嗎?對於這一點,蔣介石自然有他的看法。

亦正因如此,他才會固執的一步步的在外界反對聲中執行著他的計劃,但是盼著中國陷於內亂的日本人,他們會看著中國一步步統一、強大起來?

作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所有的問題都壓在他的身上,以至於在看著牆上的那份巨大的中國地圖時,他的臉上完全見不到一絲歡喜之色,有的只是眉間的濃濃憂慮。

十幾分鍾後,賀衷寒、楊永泰來到“美廬”,他們走進一樓的會客廳時,只見身穿長袍的蔣介石正站在一面掛有巨大軍事地圖的牆壁前凝思。

見他倆來了,蔣介石請他們坐下、喝茶,自己也在沙發上坐下。思忖了一會兒,蔣介石才緩慢地說道。

“當今中國,內憂外患。日本人步步緊逼,廣東廣西心存異意,各路諸侯也各有各的算盤。不過,而在湘贛匪患更一日甚於一日,而且匪區還在一再擴大,北伐時我們和他們合作過,其又特別善於蠱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