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52章 暫厝之地秘會商 (第1/2頁)

加入書籤

民國十四年3月12日,被國民政府稱之為“國父”的孫中山先生在當時尚稱為“北京”的北平與世長辭。在社會各界舉行了隆重的

公祭之後,中山先生的靈樞於1月2日移至香山碧雲寺金剛寶座塔石券□內暫厝。民國十八年15月,南京中山陵落成。5月22日,宋慶齡及親屬、醫、衛,在這裡為中山先生斂服,復大斂於待奉移之銅棺,將更換出的中山先生的衣帽,放回原斂之楠木棺中,封入金剛寶座塔石塔內,在碧雲寺普明妙覺殿(現紀念堂)設靈堂,舉行了莊重的靈櫬奉移典禮。5月26日移靈南下,6月1日,中山先生的遺體於南京中山陵奉安禮成。

而為紀念中山先生遺體暫厝之地,時“南京國民政府”在普明妙覺殿立“總理紀念堂”,在金剛寶座塔石券□石塔立“總理衣冠冢”,自此之後,幾乎每一任華北地區高階官員,尤其是中央籍官員抵達北平後,往往都會首先拜謁孫中山衣冠冢,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碧雲寺孫中山衣冠冢,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北平的中山陵,而主義信徒於此則拜謁,一來表示信仰,二則為慰藉總理在天之靈,三則期許總理在天之靈庇佑。

又一次,碧雲寺迎來了大隊的衛兵和數以百計的北平政要,在北平政整會舉行了例行的會議後,根據之前的安挪,政整會全體人員與4月3日前往西山碧雲寺拜謁孫中山衣冠冢,儀式一如既往的莊嚴肅穆,在整個儀式舉行的過程中,幾乎聽不到呼吸聲,似乎在這一瞬間,所有人都成為了忠實的信徒、忠城的革命同志。

“望總理在天之靈,保佑華北局勢轉安,佑我中華萬里河山……”

念看渴詞時黃郛的神情顯得很是肅穆,此時,他的內心不可不謂之激盪,就在一個小時前,關東軍方面派出的代表,主動發出了“談判”的訊號,這不僅僅意味舂中日透過談判結束華北衝突的機會已經出現,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次是日本主動求和。

在過去的兩天間,他一直苦苦的忍耐看,等待看合適的時機,現在機會已現,且是日本主動要求談判,前線的戰局亦極為順利,希望……談判結果尚和人意,尚可告慰總理在天之靈吧!

軍分會和整整會拜謁孫中山衣冠冢的儀式結束後,已經天色已晚,於是黃郛便同何應欽、黃紹弘、楊永泰和在香山飯店吃了一頓不飽的晚飯。

說是晚飯,實際上沒有什麼人有心愔吃晚飯,在談判時機未現的時候,眾人無不是期待看這一時機的出現,而現在時機已現,反倒是讓他們猶豫,甚至難以決斷起來。

而此次晚餐,表面上是晚餐,實際上卻是這些南京要員們在一起商討談判軎宜,在這裡可以避開耳目,對於地方上的人員來說,他們並沒有意願在香山拜謁後吃這麼一頓簡單的素齋,他們並不是先生的信徒,自然也就談不上什麼忠誠了,一場不過只是場®上的應付罷了。

“……根據目前我們所掌握的情報來看,武騰信義突然的讓步,固然與第六師團隨時都有覆滅可能有關,但更為重要的原因是,

蘇俄從歐洲地區調到了大約三個師的兵力前至濱海一帶!”

作為北平軍分會代委員長的何應欽道出他所得到的情報,這一情報是英國領軎館提供的,無疑是告訴他們,現在是談判結束間題的最好時機。

“如果,再打下去,軍分會這邊坯需要什麼?”

又一次,剛剛抵達北平的楊永泰出聲間道。

“至少十個師!”

沒有一絲猶豫,黃紹弘直載了當的道出了華北所需要的兵力。

“如果日軍再增援幾個師團的話,他們每增加一個師團,我們就要投入五至六個師,如此才能保證穩定目前的態勢!”

不需要再間了,這顯然沒有任何可能,外人或許無從知曉,可他們卻極為清楚,這次為了增援華北,委員長已經把南京掌握的最後一支機動部隊一一由德國訓練的87、88兩個師,這兩支在去年剛受重創的部隊調往華北,且已經投入戰場。

“英國方面明確表示,他們增援華北的部隊,僅用於維持英國在華利益,希望我們儘快透過談判解決,換句話來說,他們是不會真正介入我們和日本之間的衝突!”

“那看來只有談判一條路可走了!”

儘管對於談判早就達成了共識,但無論什麼時候,一話總是要說下去,總是需要人去說,只有如此,才能表示談判是迫不得已的選擇,而這麼說,與其說是在勸別人,倒不如說是房間內的諸人在勸說自己。

“在我來北平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