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2章 臨計只得將就計 (第1/3頁)

加入書籤

第22章華宅之內老闆贊臨計只得將就計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佔天津,兵臨北京城下。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開闢通商口岸等的續增條約。條約第四款規定:“續增條約畫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貿易,均照經準各條所開各口章程,比例劃一無別。”在這一城下之盟中,天津被增列為通商口岸,該條約雖未規定設立租界,但成為日後英國在天津強劃租界的依據。

1860年12月4日,英國駐華公使卜魯斯向恭親王奕?遞交照會,寫道“意將津地一區,代國永租”,作為領事官署和商民的住房及棧房之用。隨後,他又照會直隸總督恆福,轉飭天津地方官府,要求在天津劃出英租界。12月17日,滿清允許了英國公使卜魯斯設立英租界的要求,列強在天津設立的第一個租界——天津英租界開闢,由此開創了列強各國於天津設立租界的先河。

天津,法租界,

1861年春天,法國參贊哥士耆趕往天津實地勘察界定天津法租界的界址。6月2日,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與其訂立《天津紫竹林法國租地條款》。天津法租界位於天津城南的紫竹林一帶,南接英租界,西近海大道,東和北兩面傍海河,面積為439畝,在隨後的半個世紀間,天津法租界透過不斷的擴界、越界修路,方才有如此的規模。

就建築上來說,無認是英租界亦或是法租界,甚至被在一戰後被中國政府收回的德奧租界,租界內的許多古典建築都是極具欣賞價值的,租界內的建築,無疑都具有濃厚的歷史感,而這些於過去十幾年間新晉建成的建築,無疑又蘊藏著現代歐洲建築的文化。

不過對於剛剛進入法租界的管明棠來說,坐在汽車上他卻沒全沒心思去欣賞這“萬國建築展”,心下只想著接下來如何同那位特務頭子打交道。

待進入一座歐式建築之後,管明棠依然很難相信,眼前的這棟位於租界內的歐式別墅,便是大名鼎鼎的“復興社”情報站,而更讓人難以相信的卻是,這中國自己的情報機關的情報站,竟然在平津處的地下狀態。

“復興社於華北,終始處於地下狀態,皆因華北軍閥與中央離心,如於公開,只恐其會非般阻擾!”

就在管明棠想著來的路上宋子亢所提到之事,卻見一位四十餘歲戴著金絲眼鏡,身著青衫長袍,,自二樓緩緩地拾級而下。在底樓客廳裡等候的管明棠、宋子亢二人連忙起身相迎,而看著這面帶微笑恰如一文人的中年人,管明棠著實很難將其同“華北特務頭子”聯絡在一起,雖說如此,但受到後世文學作品的影響,面上放鬆的同時,心下卻依然保持著警惕。

“宋長官,讓你大老遠的從北平來天津,實在是對不住!”

“王老闆,瞧您說的,您事物繁忙,子亢討擾本就不好意思!”

一番客套時,在這位中年文人視線轉向管明棠時,宋子亢連忙介紹道。

“王老闆,這位就是我曾向您提過的管明棠,管哲勤!”

站在宋子亢身邊的管明棠連忙向這位復興社華北區的特務頭子執禮道。

“哲勤與王老闆素昧平生,冒昧打擾,還請王老闆海涵!”

“管先生不必客氣,子欣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管先生能諸事皆以國先,已令我等倍為感激,今日先生又願與我等合作,共謀國事,實是我等打擾至極。”

話時,王天木示意二人落座,瞧著這位看起來不過二十二三歲的年青人說道:

“天木久聞先生高義,現有一件事體冒昧相問,想來先生已經知道,這筆生意雖看似利潤頗大,可若是操之不慎,只恐先生屆時損失慘重不說,且國家亦不能給予所補!這一點,先生是否知道?”

按照之在火車上宋子亢給自己透的底子,眼前的這位“王老闆”將協助自己設立一家“洋行”,隨後,協助自己獲得東北軍的軍需定單,可同軍閥做生意又豈是好做的,一個弄不好,沒準這小命怎麼丟的都不知道。

可富貴險中求——這話說的著實不假,管明棠認真的看著王天木說道。

“今國土淪陷,明棠雖說年少,可卻知傾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既然是國家需求,縱是有所犧牲……”

王天木聞言動容,連忙起身握住管明棠的手,不無動容的說道:

“管先生乃富家公子,值此國難之時能夠慷慨赴義,今後但有吩咐,王某一定照辦!”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