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4章 理想主義者的抉擇 (第1/3頁)

加入書籤

第144章理想主義者的抉擇

是他!

在看清轉過身來的青年,陶菊隱先是一愣,然後又是一驚,接著眉頭又是一皺。

這立於江畔的草地穿著黑呢大衣的青年,可不就是管明棠嘛!

對這個年青人,陶菊隱的感覺可以用“極為複雜”來形容,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是因為那首傳遍大江南北的《起來》,那首激昂的歌曲據說是他寫給東北抗日義勇軍的,後來聽說那部《精武門》的電影也是他拍的,那首《萬里長城永不倒》他卻聽人唱過,歌不錯,當然無法同那首唱遍大江南北的《起來》相比。

所以,初時只是認為這管明棠是一位“頗具才華的青年”,可後來從北方公司代北洋紗廠改造裝置,再到漢陽鐵廠,一件件一樁樁,使得陶菊隱認為這個年青人非常不簡單,正是因為這些好感交織在一起,才會讓他寫了一篇對其重辦漢陽鐵廠極盡讚揚的文章,可前幾日,漢陽鐵廠第一爐鐵出爐時,他所表現的那種極盡奉誠,甚至露骨至無恥之境的馬屁,卻又讓他反感至極,這種反差之大,著實讓人難以接受。

甚至於他將此視為一個頗具才氣的青年的墮落之始,也正因如此,那種失落甚至超過漢陽鐵廠復工的驚喜。

而現在,卻在江邊又聽到這麼一首讓他心潮澎湃的歌曲,甚至在他唱完的那一瞬間,陶菊隱發現自己的眼中噙滿了淚花,或許是出於對這個青年的先前所行的反感,文人脾氣上來的他,有些雞蛋裡找骨頭的挑起了刺來,

與進不符?

身後的傳來的話聲讓管明棠的眉頭微皺,然後轉過身去,所看到的是一位穿著灰布棉袍的中年人,這人似乎有些面熟。

“怎麼個與時不符?”

因為那江景挑起了自己的心靈最深處的那絲柔軟,這會見有人說這首讓人永遠動情的歌曲的不是,自然的語氣有些不善。

“首先……”

陶菊隱的手指著江面說道。

“這是長江,而非大河!”

這人,雞蛋裡找刺不是!

雖說心下暗惱著,管明棠卻大聲解釋道。

“長江的確是中國最大的一條江,居住在這個流域的人口也很多,但和全國相比仍然是少數。譬如我吧,是一個北方土包子,只見過黃河,過去沒見過長江,幾年前才第一次親眼看見了它,而現在印象之強烈引發我寫出了這首歌詞,但這只是一種引發,而不能代替別人的親身感受。用“一條大河”就不同了,無論你出生在何時何地,家門口幾乎都會有一條河,即使是一條很小的河流,在幼小者的心目中也是一條大河,無論將來你到了哪裡,想起它來一切都如在眼前。因此,我感覺還是用“一條大河”為好。”

目中帶著驚訝,雖是有些不喜管明棠的為人,陶菊隱還是不得不承認,他說的是事實,幾乎每一箇中國人的門前或者村中都有一條或大或小的河流,在點頭稱是時,卻依然不依不饒的又反追著,另外幾句詞。

“新天地、高山、河流,都是一種希望,一種期待,未

來,這國家總會在我們的手中發生根本的變化,至於英雄的

祖國,我想,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我們擔不起這個詞的話,

那麼,就沒有任何國家或者民族能夠擔得起這個詞了,五千

年來,中華文明或許遭受磨難,或是陷入黑暗,但我們的文

明卻是一脈傳承至今,英雄的民族必屬於這個英雄的國家!

,,

一番甚至有些牽強附會的解釋,還是讓陶菊隱對這個年青人產生了新的看法。

或許,詞永不符人吧!

在心下嘆息之餘,陶菊隱看著這個寫下《起來》一詞的管明棠,有一種低沉甚至有些悲傷的語氣問道。

“那在你心中,中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嗎?”

中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嗎?

灰袍中年人的問題讓管明棠沉默著,中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嗎?這是第一次,有人問自己這個問題,中國是嗎?

在想說不是時,管明棠的腦海中所浮現出來的卻是在5年後的那場歷時八年的戰爭中,前赴後繼抵抗著侵略者的軍人,這個農業國家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家,願意犧牲自己的一切,只為了國家的生存、民族的生存,這樣的國家,難道不可強大嗎?

終於,管明棠抬起頭,迎著灰袍中年人視線看去,語氣不無凝重的反問道。

“你覺得中國很弱小嗎?”

眉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